市委调研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市委领导指示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以及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全面做好农业各项工作,现将市委督查调研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一)基本情况三年来全区压缩玉米播种面积10549亩;其中:退耕还林4356亩;退耕植果3076亩;改种地瓜、甜瓜、菜田、牧草、其它杂粮等3117亩。1、加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由于连续多年的干旱,造成我区粮食生产大幅度减产,尤其是种玉米,几乎都是赔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曾多次对全区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专题讨论,充分论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勇于创新,积极参入结构调整的行列,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退耕还林,退耕植果,试种牧草,扩栽地瓜面积,粮食改菜和种其它杂粮等。科技人员有计划地到全区各镇、村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大力宣传新品种、新技术的有关内容,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含量和自身素质,保证了粮食结构调整工作顺利完成。2、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我区对退耕还林、退耕植果的农民承包户每亩补贴200元,连补3年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快速发展,尤其是2003年,是我区退耕还林、退耕植果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区政府投入20万元,购买了2.5万株核桃树苗,免费发给退耕植果的农民手中,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为农民办了件实事、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二)存在问题1、经济效益和产值较低的农作物还占有较大比重的栽培面积。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人造成了年年种植玉米,年年都赔钱的恶性循环。第1页共7页2、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缺乏足够认识,等、靠思想较重。一些地块,土层薄,石头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造成了近百亩耕地撂荒。这些地块适合退耕还林,但部分农民不想退耕还林,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认为退耕还林后,没有承包地,打工没人要,断了出路怎么办的想法。3、对已退耕植果的果树缺乏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能力。表现为在果树中种菜,种玉米的现象较多,影响了果树生长。(三)几点建议和措施1、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对于土层薄肥力低,不适合种玉米等其它作物的地块,各镇、村要做好规划、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进行退耕还林。造林后,能否把林地承包给农民管理,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2、退耕种草和发展畜牧业有机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通过结构调整退耕还草来促进畜牧业发展。要选择适应我区生产的牧草新品种,大力发展实现以草带畜的行动计划,这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又一途径。3、选择土质较好的地块进行退耕还果。要大力发展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的名优果树新品种,利用三五年时间形成一村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规模的农村经济增长新格局。4、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要针对农民在结构调整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由种玉米改种果树而不懂果树栽培技术的农民,要积极举办培训班,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含量,掌握修剪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通过十几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我区水利基本建设得以长足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和完善。截止年末,全区共有小型水库7座,库容288万立米,塘坝(方塘)117座,总库容508万立米,节水灌溉面积近4万亩,其中微重力滴灌1万亩,电脑自控灌溉5处,控制面积3000亩,全区12条河流80%以上的堤岸实现浆砌化,防洪能力普遍达到10——20年一遇的标准,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2页共7页最近几年,我区紧紧围绕着发展“都市农业”这个中心,不断地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我区是资源性缺水的地区,重点突出开源节流工作,提高水的利用率。今年我区将新建塘坝、集雨方塘5座,新增蓄水能力15万立米,发展微重力滴灌2000亩,目前,整个工程已基本完成规划设计,进入施工前的准备阶段,3月份部分工程将启动,水源工程将在汛前竣工,节水项目10月前竣工。目前,我区各级对建设水利的热情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