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的不同称谓TouristGeographyGeographyofRecreationandTourismRecreationGeographyGeographyofTourism二、研究内容旅游客体——旅游地如何能成为旅游地,资源禀赋;如何开发、保护、满足旅游者需求;如何宣传;如何让旅游者满意、提高停留时间、提高重游率等;旅游影响研究……旅游主体——游客成为游客的条件、游客的需求(时空差异)、客流模式通道——媒介:交通、网络、旅行社等等环境居民态度、居民参与;利益相关者自然、社会、经济等影响与反影响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60年代前二战之前各科学者开始研究旅游,主要是地理学家研究结果:导游材料、旅行指南,最有价值:旅游的土地利用代表人物:麦克默里(美),30’初发表《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旅游地理学开世之作。二战之后至60年代初研究结果:比战前广泛,但工作零散,无系统,代表人物:科波克,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确定接触自然美地区的研究;克莱门特,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开发潜力的研究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60年代中以后70中以前研究者大量参与,主动参与研究结果:多样化。旅游者离开旅游客源地旅游者返回旅游者到达、暂停、游览旅游通道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境图1.2旅游系统(据Leiper,转引自BonifaceBG&CooperCP,1987,p.4)旅游目的地研究领域: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和区域的开发研究;旅游客流的调查与分析;旅游的影响研究。代表成果:《旅游研究纪事》(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74,英语国家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研究刊物70年代中至80年代相继出版一批有份量的专著:旅游地理学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架构。旅游地理学发展迅速,得益于五六十年代的地理学计量革命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理论和实用研究各不偏废。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二、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发展阶段旅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旅游地理的早期著作《山海经》、《穆天子传》、《西域风土记》、《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旅游地理学系统研究开始的标志: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2、国内旅游地理主体发展方向:第一,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第二,要注重研究内容的拓宽与研究方法的更新第三,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和交叉性研究1旅游者Traveler;Invader;Tourist;Visitor;Excursionist2.1需要和动机动机motive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动机→行为实现一定目的←行动←原因。行为是外在表现动机是内在过程需要need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正负诱因例:追求——想谈恋爱——爱的需要需要和动机比较需要——动机——行为,动机产生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更宽泛,动机更具体产生行为的动力:内动力:动机——旅游动机外动力:外在诱因——口碑、从众、旅游地信息、交通条件等中间条件:认识、学习过程(1)马斯洛的需要阶段理论五个阶段生理未满足,不受其他需要刺激安全防止被剥夺,获得自由社会(社交)归属爱情(受)尊重自我实现高峰体验马斯洛的需要阶段理论理论假设需要由最低层次上升到最高层次低层次需要基本满足后,就上升到更高一层次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则不再诱发动机马斯洛的需要阶段理论——评述不足次序颠倒——英雄范例方法不科学需要系统的复杂性行为受需要间的相互作用主导需要(2)旅游动机及种类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身体、精神、经济麦金托什:身体健康、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声望(3)旅游行为的激发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1)互补性2)替代性3)可达性1)互补性旅游地与客源地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