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砾石基层〔底基层〕施工1.路拌法施工级配碎、砾石基层〔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abc必要时洒水级配碎石、砾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流程a-级配碎石;b-级配砾石1〕准备工作〔1〕准备下承层①基层的下承层是底基层及其以下部分底基层的下承层可能是土基也可能还包括垫层。下承层外表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②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的规定。③土基不管路堤或路堑必须用12~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展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应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展处理。④对于底基层根据压实度检查〔或碾压检验〕和弯沉测定结果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详细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到达。⑤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底基层上的搓板和辙槽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⑥逐一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承层标高的误差应符合要求。⑦新完成的底基层或土基必须按规定进展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到达后方能在上铺筑基层或底基层。⑧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间隔〔5~10m〕应交织开挖泄水沟。〔2〕测量①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设桩。②进展程度测量。在两侧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或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3〕材料用量①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实度计算各段需要的干集料数量。对于级配碎石分别计算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细砂施工放样准备下垫层运输和摊铺未筛分碎石未筛分碎石和石屑在碎石场加水湿拌运输和摊铺主要集料洒水使碎石潮湿运输和撒布石屑拌和并补充洒水运到现场摊铺补充拌和洒水整形碾压洒水使碎石潮湿运输和摊铺掺配集料洒水拌和砾或粗砂〕的数量根据料场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间隔。②在料场洒水加湿未筛分碎石使其含水量较最正确含水量大1左右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集料离析现象〔未筛分碎石的最正确含水量约为4〕。③未筛分碎石和石屑可按预定比例在料场混和同时洒水加湿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超过最正确含水量约1以减轻施工现场中的拌和工作量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离析现象〔级配碎石的最正确含水量约为5〕。〔4〕机具①翻斗车、汽车或其它运输车辆及平地机等摊铺、拌和机械。②洒水车洒水或利用就近水源洒水。③压实机械如轮胎压路机、钢筒轮式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④其他夯实机具适宜小范围处理路槽翻浆等。2〕运输和摊铺集料〔1〕运输①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根本相等。②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料按要求的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上。卸料间距应严格掌握防止料不够或过多并且要求料堆每隔一定间隔留一缺口以便施工。当采用两种集料时应先将主要集料运到路上待主要集料摊铺后再将另一种集料运到路上。如粗细两种集料的粒径相差较多应在粗集料处于潮湿状态时再摊铺细集料。③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只宜提早1~2d。〔2〕摊铺①摊铺前要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或压实系数它是混合料的干松度与干压实度的比值〕。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基松铺系数约为1.40~1.50;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约为1.25~1.35。②用平地机或其他适宜的机具将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过宽的路〔大于22m〕合适分条进展摊铺要求外表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同时摊铺路肩用料。③检验松铺材料的厚度看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展减料或补料工作。④级配碎石、砾石基层设计厚度一般为8~16cm当厚度大于16cm时应分层铺筑下层厚度为总厚度的0.6倍上层为总厚度的0.4倍。3〕拌和及整形应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级配碎、砾石。在无稳定土拌和机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平地机或多铧犁与缺口圆盘耙相配合进展拌和。〔1〕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2遍以上。拌和深度应直到级配碎、砾石层底。在进展最后一遍拌和之前必要时先用多铧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