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税第一稽查局经验材料xx市国税第一稽查局成立于20XX年10月,负责xx市xx区和九华经济示范区中小企业的税收检查工作。成立以来,该局紧贴跨区稽查工作特点,从大处着眼聚合力,从环节入手抓重点,从机制着力夯基础,稽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查办案件106件,查补收入2364多万元,稽查收入贡献率达到4.73%。先后获得“xx市文明单位”、xx市局“执法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从大处着眼聚合力,形成各方支持的良好格局由于组建时间较短,我局在基础建设、稽查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为此,我们多方寻求支持,集聚各方力量,促进跨区稽查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在成立之时,我们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主动向市四大家汇报机构组建情况,时任xx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和副市长等领导亲自出席了我局挂牌成立仪式,并代表市委市政府明确表态,跨区稽查是一个新生事物,市委市政府将密切关注,给予全力支持。去年,我们提请市政府牵头,下达专门文件,责成公安、水利等部门全力配合,在全市掀起大规模的砂石行业专项整治运动,共查补入库税款80余万元,罚款40余万元,取消了2家无证经营户,整个行业税负水平翻一番,达到了“查处一个、规范一片、影响一方”的目的。紧紧依托市局稽查局平台优势,明确专人联系,积极寻求信息技术、稽查业务和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组建以来,市局稽查局为我们提供案源信息40多条,解答业务疑难问题30多个,支援电脑等办公设备累计价值10万元。出台《对口区局工作联系制度》,实行班子对班子,科室对科室的联系模式,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加强沟通协调。通过这些举措,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二、从环节入手抓重点,探索分类管理新途径(一)探索选案分类管理。我们在不断深化案件分类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选案环节探索出一套案件受理的准入标准。这一标准主要是从稽查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案件线索的价值及案件违法事实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案件受理指标要素,第1页共4页通过对指标要素的评定,衡量是否立案检查。我们与对口管理局建立了相应的移交案件来源线索库及行业检查预分析制度,对线索库中案源进行分析后才选取相应案件或行业开展检查,为稽查实施环节提供极大的帮助,改变了“逢案必查”的被动局面,大大提高选案环节案源的质量,使稽查资源达到了合理的使用,提升了案件的查处质量与效率。20XX年,我局选案准确率达到100%。(二)推行案件分类管理。在组织对砂石、医药、农产品收购等多项专项检查中,我们引入了“案件分类管理”的理念,对静态数据疑点较大或者在检查过程中违法问题比较突出的案件进行重点检查,对一般的案件则充分运用税务约谈手段,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既扩大了检查面、又保证了重点打击的力度,同时还提高了案件查办的效率。20XX年,我局共对35户企业组织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案件19户,查补税款448万元。约谈案件16户,督导自查税款361万元。历时3个月,全面完成各项专项检查任务,比省局规定的时限缩短近3个月,时间效率提高一半。(三)实施审理分类管理。制订《稽查案件分类审理办法》,以案值划分审理程序,对一般性案件实行预审制度,在进行系统录入前由审理人员先期对案件进行预审,降低差错率,提高标准率。对审理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严格按照程序及时通知检查人员进行补充调查,保证案件检查的严谨性。对重大案件,审理部门提前介入,及时提供税政服务。同时,从各个业务科室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业审理委员会,重点从政策运用、办案程序、调查取证、定性标准、处理方式上进行辩论式分析,确保案件质量。20XX年,共组织召开审理会15次,集中审理重大案件31件。三、从机制着力夯基础,推进保障监督体系长效运行(一)建立效能机制,推动工作作风转变。我们以效能管理为抓手,建立了包括稽查工作、议事决策、财务管理、党风廉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九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规范人的良性工作格局。构建了一套包含职责、目标、过程、评估、考核在内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遵第2页共4页循五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