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书笔记篇一:《名人传》读书笔记这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通过会考获得了中学老师终身职位的资历。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人们“呼吸英雄的气息”,替英雄人物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活泼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妨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展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活泼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作者想利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纠正时代的偏向。他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活泼琪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是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不管在当时依然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妨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人物的生平做琐屑的介绍,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耐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能够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部“英雄交响曲”。《名人传》特别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活泼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爱”,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说明伟大的人生确实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急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获得稍纵即逝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而,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第一部《贝多芬传》。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母亲是个女仆。他的天分特别早就被他的父亲发觉了,不幸的是,他的父亲性格粗鲁,爱酗酒,甚至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毫不顾及他的心情,有时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关在一个屋子里,一关确实是一整天。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凄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经常遭到父亲的打骂,他单独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家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他把本人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本人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特别快地他就成名了。从1796年开场,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关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但是贝多芬没有因而而沉沦。贝多芬的一生是凄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我认为,贝多芬之因而成功,是由于他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确实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确实是恳求别人的协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处理。而贝多芬,他面对困难,单枪匹马,奋力应战。尽管特别孤单,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本人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能够打败。第二部《米活泼基罗传》。1475年3月6日,米活泼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