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安全培训防毒气在城市下水道中和污水处理厂矿各种池下和井下,都有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虽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但根据危害方式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和易燃易爆气体两大类。有毒气体,是通过人的呼吸器官在人体内部直接造成危害的气体。而易燃易爆气体,则是通过各种外因,如接触未熄灭的火柴棍,烟头,火种,油灯等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而造成危害,如甲烷(沼气),石油气,煤气等均属这一类。下水道和污水池中危害性最大的气体是硫化氢和氰化氢,尤其是硫化氢,城市污水系统中都存在。硫化氢的第一个主要来源是城市的石油、化工、皮革、皮毛、纺织、印染、采矿、冶金等多种工厂或车间的废水所携带的硫化物进入下水道后,遇到酸性废水起反应,生成毒性硫化氢气体。硫化氢的第二个来源是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等,在下水道或污泥池中长期缺氧,发生厌氧分解而生成。鉴于在下水道、集水井和泵站内均有硫化氢出现的可能性,鉴于历史上的一系列惨痛教训、污水处理厂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预防硫化氢中毒。(1)掌握污泥性质,弄清硫化物污染来源每个泵站和污水厂应对进水的硫化物浓度作分析。每升生活污水一般只含零点几到十几毫克的硫化物(视腐败程度而异)。工业污水排入下水道的硫化物浓度要求低于1mg/L,但目前许多工厂做不到,工业硫化物和酸性废水的滥排滥放是造成下水道、泵站、污水厂内硫化氢超标的主要根源,对超标排放硫化物和酸性废水的工厂应采取严厉的监督措施。严重威胁工人生命安全的,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申报,采取有效措施。(2)经常检查工作环境、泵站集水井、敞口出水井,下池下井处理构筑物的硫化氢浓度时,必须连续监测池内、井内的硫化氢浓度。(3)用通风鼓风机是预防H2S中毒的有效措施,通风能吹散H2S,降低其浓度,下池、下井必须用通风机通风,并必须注意由于硫化氢比重大,不易被吹出的情况,在管道通风时,必须把相邻井盖打开,让一边进一边出。泵站中通风宜将风机安装在泵站底层,把毒气抽出。(4)配备必要的防H2S用具,防毒面具能够防H2S中毒,但必须选用针对性的滤罐。H2S预防及现场应急1.硫化氢是窒息性气体,是一种神经毒物。主要引起细胞内窒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肺、心脏等多种脏器损害,吸入较低浓度可产生对眼和粘膜的刺激,吸入高浓度时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样”死亡。硫化氢具有典型的臭蛋味的气体,比重比空气重,易积聚于低洼处。工业上很少直接应用,常为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而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及自然界中。如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出;开挖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也常有硫化氢存在。1)可能产生硫化氢的作业应配备硫化氢检测仪和工作人员佩带的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作业场所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设置报警装置和警示标识,作业地点安装防暴排风扇做好通风。2)进入硫化氢作业场所可口服预防用药对氨基苯丙酮成人90-180毫克。2.硫化氢中毒急救工作1)急救前,急救人员应配戴合适的防护器具,并有专人监护。2)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则要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挤压,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治疗。硫化氢中毒2011年7月20日某污水处理厂发生一起急性硫化氢(H2S)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4人轻度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事件经过2011年7月19日23:00,储泥池3台回流污泥泵故障停机,泥深约1.3m。7月20日8:00曹某、钟某、陈某3人准备将污泥泵吊出维修,第2台污泥泵起吊时,铁链断裂跌回泥中,于是抽排污泥露出泵体,此时污泥深约0.5m。12:00左右,曹某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沿扶梯入池栓污泥泵。在进入污泥池的过程中失去知觉,倒下池底。钟某、陈某见状,边呼救边先后下池救援,数秒钟后,即相继失去知觉,侧倒在池底。赶来救援的田某等4人向“119”、“120”报警,并先后身系保险绳后由吊车放入池中救援,入池后约10s即失出知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