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河道综合整治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来葆带领人大农资环工委、农业、林业、环保、土地等单位负责人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到八都、查田、兰巨等主要河段进行了调研,听取水利部门汇报了瓯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关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xx市河道的基本情况我们龙泉境内有主要河道32条,总长672.2公里。其中市级河道1条,全长61.9公里;县级河道31条,总长610.3公里。河道自然落差大,水位涨落幅度较大,为典型山溪型河道。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砂石需求量逐年增多。借助“市场、政策、科技”的推动,采砂业发展很快。2000年全市仅有采砂设备、挖掘机4台、铲车10辆、私营采砂业主3家、开采砂场3处。2006年全市采砂设备、挖掘机达到68台,铲车120辆,私营采砂业主38家,开采砂场58处。作为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内容的河道采砂工作,曾经一度时期呈现“未批先采多,采中乱弃多,事后矛盾多”和“规范管理难,修整回填难”的“三多二难”问题,不但造成国有砂石资源税费的流失,还严重影响了堤防安全,严重影响了野生渔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生态河道建设,群众反映强烈,对此,我们一直很关注母亲河的整治。从2007年10月份开始,市水利局把河道采砂管理当作河道整治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2007年10月份正式挂牌成立了xx市河道采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水利部门从“优先考虑保证居民饮水安全、适度考虑建设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生态河道功能需求”出发,以合理开发河道、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对全市各流域砂石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和需求分析,划定开采区和禁采区,规划了采砂点48家,碎石点4家。同时,设立专门的河道采砂评估机构,对各采砂点进行评估,为河道采砂权的公开拍卖和有偿协议出让提供科学的依据。出台了《xx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和《xx市河第1页共4页道采砂权价款评估管理办法》,对砂石可利用储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砂场,实行公开拍卖;1万立方米及以下的小型砂场,实行协议出让。水利部门还坚持惩防并举,切实加大了对涉水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未批先采、少批多采”等违法采砂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按照“谁采砂、谁清障”原则,要求采砂业主做好弃碴的修复回填,并以清障押金略高于清障费用的标准,收取清障保证金20多万元。同时,采取就地推平、废碴外运、集中处理等形式,对全市50多公里的河道弃碴进行了清理,清障20多万立方米,并对豫章溪等部分河段实施综合整治,既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和生态水量需求,又改善了河道生态面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河道采砂权出让拍卖(协议出让)所得资金纳入市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中45%用于所在流域行政村水利设施建设;5%用于当地乡镇(街道)的工作经费;50%用于河道建设与管理及重点水利设施的建设。截止目前,已有50多处采砂场办理了采砂许可证,缴纳资源出让金和采砂管理费100多万元。市水利部门在11月份成立了确权划界工作小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测量组,完成了61.9公里市级河道划界的外业测量,划定了岸线、堤线、管理线和保护线,明确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并向社会进行公告,划界设施实行“三统一”,即统一告示牌、统一公里桩、统一百米桩的内容、规格、颜色,高质量的完成了市级河道1220个界桩的埋设。河道确权划界工作的完成,为河道规范化管理与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河道采砂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明确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河道采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管理逐步从无序转向有序。随着《xx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和《xx市河道采砂权价款评估管理办法》的出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河道采砂管理办法。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底,处罚了18起非法采砂行为,50多家采砂业主办理了采砂许可证。并按规定缴纳资源出让金、采砂管理费、采砂保证金等160多万元,为2001-2006年总和的四倍多。第2页共4页河道采砂管理规范局面初步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初步构建,办事程序更加公开透明,乱弃渣现象明显减少,修整回填自觉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