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质监系统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要求,全面提高南宁市质量安全水平,现根据自治区质监局的部署,结合南宁市的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总体要求,立足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努力营造有利于质量提升的社会环境,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质量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三项原则:一是突出重点产品。始终把米、面、油、乳制品、桶装水等食品和特种设备以及农资、建材、危险化学品、成品油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产品,关系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产品和计量行为作为重点。二是突出优势产业。强化铝制品、制糖、水泥、造纸、人造板等重点产业的监督服务力度,发挥名牌的引领带动作用、标准化的示范作用、计量的技术保障作用、认证认可的推动促进作用,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三是突出企业作用。始终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动员骨干企业积极开展查质量责任意识、查质量安全水平、查质量保证体系、查现场管理、查质量损失、访问用户的“五查一访”活动。二、工作目标通过“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促进企业质量意识普遍提高,强化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杜绝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群众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进一步提高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重点产品(含食品)实物监督抽查合格率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铝制品、制糖、水泥、造纸、人造板等优势产业的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要达到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比2008年提高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建立ISO22000或HACCP认证。——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或3C目录的产品获证率达到100%;——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0.88人以下,特种设备制造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区域监管责任覆盖面达到100%;三、主要工作任务(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作用,建立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的长效工作机制。1、加强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请示报告,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我市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组织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和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努力提高采标比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上半年召开全市标准化工作会议。3、选取铝制品、制糖、水泥、造纸、人造板等支柱产业,开展行业产品质量状况调查和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提出有价值有说服力的质量报告,为政府经济决策服务,并逐步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4、围绕我市铝制品、制糖、水泥、造纸、人造板优势产业,继续探索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名牌产品培育工作,有效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加快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5、探索建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兴县(区)活动,2009年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县市比例达到70%。6、围绕广西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将茉莉花质检中心纳入市重大项目建设中,在经费、政策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7、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质监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打击假冒伪劣。(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作用,积极推进企业作为产品质量和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机制建设。1、倡导企业树立“质量兴企”观念,开展全员质量安全意识及质量管理教育培训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加强生产过程监督,落实各环节、岗位的质量安全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2、建立健全质量等相关管理体系标准,建立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运行可靠的长效机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比2008年提高8个百分点(达到26%)。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100%通过ISO22000或HACCP认证,切实加强企业产品质量基础保证能力建设。3、铝制品、制糖、水泥、造纸、人造板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