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十大营销传奇事件对于平日习惯了财大气粗的企业来说,2004是一个不太容易迈过去的坎。2004年,许多企业都遭遇同样的境遇:资金链严重吃紧、市场出现萎缩等等。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在中国经济软着陆、政府大挥宏观调控之手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风向悄然发生变化,先后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结构调整"、"银根收紧"、"央行加息"如几剂猛药开始影响企业的营销生活。与此同时,能够预料和始料不及的几大因素如"民工荒"、"拉闸限电"、"油价飚升"等在成本经营层面深刻影响营销4P的生成。在此种大背景下,企业营销必须学会根据市场的规则去考虑问题,否则就会如"水煮青蛙"被活活地煮死--生活在宏观调控的日子,中国企业开始在营销层面学会了精打细算,并真正开始有了"成本"的意识。为此,由《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风窗》和《新营销》主办的"2004年度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评选"结果全部已经揭晓。让我们来共同回顾2004年中国十大营销事件的评比。1、联想重炮出击跻身奥运TOP核心提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终于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3月26日,联想集团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第六期奥运TOP,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作为奥运TOP,联想集团将在未来四年内(2005-2008)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据了解,联想将为这个头衔付出价值6000万-7000万美元(5亿元人民币上下)的设备、服务和现金。营销解读:在过去的2003年,多元化策略并没有让联想获得预料中的收获,反而深深地感受到其带来的苦涩滋味:手机业务亏损严重,数码业务没有多大起色,IT服务也是挣扎在亏损的边缘。由于多元化分散了联想的精力,使得其核心业务PC的增长步伐放缓,而DELL、HP及国内厂商方正、清华同方等趁机却获得了远高于联想的增长速度。今年年初,联想集团对自身业务进行了一场"大手术",业界称之为"联想回归PC主业".在联想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时候,联想反复强调:联想在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都将异常困难;在回归主业后,杨元庆表示,在中国市场上,联想应该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联想还有很大的拧毛巾的空间。回归主业,联想瞄准的市场不再局限于国内。2003年,联想的营业额为30亿美元左右,对于要在2010年实现100亿美元营业额的联想来说,国内市场尽管潜力巨大,但也不能让联想实现这一既定目标。惟一的出路,就是走国际化路线,到国际市场上去赚钱。而要参与国际竞争,联想必须依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PC业务,这也就可以理解联想回归主业的缘由了。角逐国际市场,需要一个契机,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无疑正是联想需要的机会。正是这一背景,使得联想不惜重金获得了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TOP身份。联想跻身奥运TOP,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3月26日,联想集团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第六期奥运TOP.联想希望三星借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功起飞的案例能够重演。9月份,以奥运冠军杜丽为代言人的联想首款奥运标志产品--打印机亮相,标志着联想的奥运推广战车开始启动;11月,联想启动奥运台式PC促销。11月中旬,联想与IBM在PC业务上建立合资公司的传言被市场爆炒,很多业内人士将其解读为联想为推其国际化战略打基础。联想跻身奥运TOP10,其200多亿港元的年营业额,在历届TOP赞助商中都属于"低收入"阶层,因此这个决定多少显得像在冒险。不过,合不合脚,只有联想自己知道。不过,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为联想的奥运战略博得了头彩。点评:奥运TOP一向是美、欧、日、韩跨国巨头企业的天下,要加入这个"超级烧钱俱乐部",这个企业不但需要有钱,还必须具备优秀的产品品质,卓越的服务能力和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高企的门槛,使得中国企业一直不敢问津奥运TOP.当全球几十亿观众聚焦奥运,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运赛场升起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我们唯有遗憾。联想跻身奥运TOP,改写了这一尴尬状况。由于此前联想在全力拼杀国内PC市场,以至于很多业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