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急救人体内的血液流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kg,则其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短时间内丢失总血量的1/3时,就会发生休克。表现脸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如果丢失总血量的一半,则组织器官处于严重缺血状态,很快可导致死亡。一、出血种类1.根据部位不同分(1)皮下出血1)多见于因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2)形成血肿、瘀斑。(2)内出血1)是深部组织的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内;2)形成脏器血肿或积血;3)体表不容易发现;4)仅根据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如面色、脉搏、疼痛等;5)在意外事故当中,最易引起内出血的内脏是肝、脾、肾。(3)外出血人体受外力作用后血管破裂,血液从伤口流出体表。2.根据血管破裂的类型分(1)毛细血管出血呈小点状的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明显的血管出血。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以消毒纱布和棉垫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2)静脉出血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大致相同,但须稍加压力缠敷绷带;不是太大静脉出血时,用上述方法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3)动脉出血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二、止血方法出血量与出血速度因损伤程度的不同而异,所以采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压、包、塞、捆。1.压当看见伤口流血,最常做的急救动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这就是压迫止血法。压迫止血法分两种:(1)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2)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液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找压迫点时要用食指或无名指,不要用拇指,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误判断。当找到动脉压迫点后,再换拇指按压或几个指头同时按压。指压止血法虽然操作容易,但不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法常用于急救处理较急剧的动脉出血。手头一时无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或运送途中放止血带的间隔时间,可用此法。常用压迫止血点:①头面部压迫颞动脉——手指压在耳前下颌关节处,可止同侧上额、颞部及前头部出血。压迫颌外动脉—一手固定头部,另一手拇指压在下颌角前下方2~3cm处,可止同侧脸下部及口腔出血。压迫颈动脉——将同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的颈动脉压至颈椎横突上,可止同侧头颈部、咽部等较广泛出血。注意不能压迫时间太长,更不能二侧同时压迫,引起严重脑缺血,更不要因匆忙而将气管压住,引起呼吸受阻。②肩部和上肢出血压迫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上窝内1/3处按到动脉搏动后,将其压在第一肋骨上,可止肩部、腋部及上肢出血。压迫肱动脉——在肱二头肌沟骨触到搏动后,将其压在肱骨上,可止来自上肢下端前臂,手部的出血。③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将其用力压在股骨上,可用于上下肢出血。2.布包无论什么样的出血,最终都要用包扎来解决。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粘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3.塞用于腋窝、肩、口鼻、宫腔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需,尽量不采用此法。4.捆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可以用作为止血带的材料包括橡胶带、三角巾、有弹性的棉织品如宽布条、毛巾等材料,不可要用铁丝、电线、尼龙绳、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