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几点要素摘要:随着国家“放、管、服”政策的推进,市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需求逐渐加大。随着生态环境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也在建设当中。本文将从“人、机、料、法、环”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方法验证;质量管理体系当前,随着市场的需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作为一个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很好的补充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专业技术机构。如何遵循《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的要求,建立一个客观独立、诚实信用,恪守职业道德,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是我们关注的方向和重点。一、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特殊性在于:它既要向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申请,并通过其CMA资质认定,同时也要向机构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局进行备案。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日常运行中,会同时受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生态环境局的监管。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可以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从事检验检测活动中,不仅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也应该重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培养。为了保证向社会出具的数据或结果都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监测机构成立的同时,应该建立和保持维护公正和诚信程序。公正和诚信程序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确保监测机构及人员不受来自内部或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影响,确保向社会出具的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客观、科学和准确性,并可以溯源。应建立识别出现公正性风险的长效机制,避免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从事检验检测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客户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等,所以监测机构应该建立和保持维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程序。该程序应保证客户的所有秘密不被任何形式向外泄密。三、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要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该有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内审员、采样人员、实验分析人员、报告编制人员、报告审核人员等相关具有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监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的人员。其中,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同等能力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1年及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3年及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5年及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8年及以上)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总数的15%。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人员管理程序,健全人员档案。程序内容应包含:人员的能力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人员管理档案应该包含: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记录,并包括相对应的日期。在人员任用上,重要岗位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如下:3.1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掌握机构所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3.2授权签字人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掌握较丰富的授权范围内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与授权签字范围相适应的相关专业背景或教育培训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且具有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同时,授权签字人应通过资质认定部门的批准,方可签发检验检测报告。3.3质量负责人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负责人应熟练掌握机构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