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实证研究荣华[摘要]本文重点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开展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服务需求与服务现状之间的差距,了解社会对公共服务最为迫切的需要,并据此提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可行方案。文章介绍了对石景山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的调查过程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了有关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和存在问题的一些基本发现,并提出了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模式的政策构想。[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D03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09)02-0071-04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种类、数量、形式和质量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创新就是适应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选择。在传统做法上,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供给都是以政府对于居民有关公共服务需求的假设为基础,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获取居民关于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不能了解和掌握居民对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现状的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的设想。本文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从公共服务需求及满意度问卷调查入手分析公共服务现状和供给模式的做法为例,从价值取向、结构体制、运行机制和绩效衡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具体构想。一、研究背景、意义与研究设计11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不仅意味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更涉及社会结构转换、利益调整和价值观念转变。社会转型中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既不同于改革开放前自上而下的政府单一的提供体制,也有别于市场体制完善的发达国家的政府、市场和社会混合提供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战略行动。研究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有利于解决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矛盾。随着现代社会迅猛发展和利益群体的偏好变化,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然而,公共服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2009年第2期总第284期发展,却对刚性的政府供给机制构成了严重的张力,公共服务的制度改革仍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一方面,由于缺乏合适的生产机制和制度安排,使得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和产出总量严重不对称,效率较低,既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又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均衡的分配和输送途径,弱势群体和地区所能享受的公共服务仍相当贫乏,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总之,研究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有利于探索和发现适合中国国情和本土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理论。21研究设计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有着明显的提升和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格局基本完善。然而,由于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公共服务供给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加之受到体制机制方面的束缚,公共服务供给的活力尚未充分释放出来。石景山区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打造首都文化休闲娱乐区,这一战略对于公共服务的质量、数量、层次和多样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正如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一样,公民的需求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为了创新石景山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必须首先了解当地民众对于现有公共服务的评价,以及他们期望政府在哪些方面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即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2008年4月至5月,石景山区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题组合作,根据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和石景山区实际情况,设计了《关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需求的问卷71©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地方政府调查》,问卷调查中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础教育服务,医疗与卫生服务,就业服务,住房保障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