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木工活动课开发与研究情况汇报小学数学类活动课内容的开发与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因此,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数学实践活动课。而且新课程标准中对“实践与综合运用”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且具有一定挑战和综合性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新的活动课程理念,关于数学活动课内容的开发只有少量的,不成体系的活动方案和教学辅导,没有形成一至三年级的序列。关于教学模式,大多沿袭以前课外活动的形式,活动形式单一,并存在严重的学科化倾向,只重视知识,轻视实践,但到目前为止,对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还未得到更大的进展。在实践中优化活动内容,形成一至三年级小学数学活动课完整而科学的活动体系,使我们学校的数学特色更鲜明。教师在这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作出调整,并编写相应的学生辅助学习材料,成为数学活动课内容的开发者、参与者和实施者。通过对小学数学类活动课内容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活动课程设置提供系统科学的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即形成一至三年级小学数学活动课完整而科学的活动内容体系和相匹配的活动课方案。从而更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宗旨。二、研究方法和策略本课题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数学经验,了解教师的活动课内容的开发意识和水平,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学习、了解有关活动课内容的开发的最新动态和改革经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第1页共6页究出更高的成效服务。3、行动研究法。在计划—行动—反思--改进—行动的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解决研究中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4、个案研究法。在内容开发过程中选择一些案例进行个案研究使其不断优化,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将选取一些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三、研究内容和思考内容是原材料,如何选择内容,选择什么内容。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第一难题,这种课究竟上什么呢。首先我们就不同的阶段结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进行了多次活动课内容开发的研讨,慢慢找到了感觉,能够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放在生活的世界来考虑,牢固树立“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活动课的范围”的理念。“在一次沙龙活动时”有人说:数学是游戏,扑克牌、二十四点、骰子、七巧板、魔方""让学生游戏于数学乐园之中,让他们体验其中的奥妙。于是我们有了《骰子的学问》、《玩数字卡片》、《有趣的七巧板》、《切切拼拼》等活动课。数学是生活,红绿灯、人民币、包装袋、水票""于是我们有了《会说话的数》、《买东西》等实践活动课,其中《会说话的数》获XX省案例评比二等奖、XX市课堂比赛一等奖。数学是艺术,让各种交通标志会说话,使维纳斯雕像令人扑朔迷离;使中国故宫的构图如此的壮观""让学生们享受数学和艺术美,接受美的熏陶。我们有了《会说话的图形》、《拼出美丽的图画》。数学是应用,是故事、是问题、是科学、是历史""做数学品文化。学生活动时不光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用到其它学科知识。如《制作2005年年历卡》就用到了美学知识等。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甚至超越于学校现有各门学科课程之外,自然、社会、人,无所不在。例如:我们配合教材年月日设计了《走进年、月、日》,在这节课上学生了解了年、月、日的由来、划分、以及不同的年历的规定,并让学生根据第2页共6页现在社会的发展,假如我能改变历史,自己来定未来的年历,本课涉及了数学、天文、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和能力的发展也是综合的我们已经相信哲学家兼数学家笛卡儿说。“对我来说,每一件事都变成数学。”这一句话了,教师已经逐渐树立“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活动的范围”的理念。形成了内容开发的三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