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高峰论坛汇报材料镇位于浩渺千里淮河之滨,东接风景秀丽的八公山麓,南与古城寿州隔淮河相望,西、北毗邻颍上、凤台两县。全镇辖4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镇域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5.46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3.5万人。毛集镇因“灾后重建、移民建镇”成为全国典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指导,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蝉联三届“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不断加快,毛集小城镇功能不断完善,逐步探索了点滴建设经验,现汇报如下:一、科学定位,确定发展目标毛集镇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心城镇,肩负丰富可持续发展内涵、外塑国家级实验区形象的使命,我们始终围绕“建一个与众不同的城镇”目标,强化精品意识,按照“生态镇、精品镇、产业镇、宜居镇”的总体建设思路,区域定位是xx市“卫星城”,形象定位是“滨淮生态新镇”。二、规划引领,调整城乡布局规划是指导发展的蓝本,是引领发展的依据。坚持规划指导,大到战略规划,小到单体设计,彰显地方文化主元素,突出生态绿色主色调,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一是XX县区规划突出功能划分。为避免“重复建设”,逐步改变遍地开花、污染面积大、难治理的不良局面,采用“核心区—农业生产绿化带—居住区—工业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布局模式,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生态型”的小城镇。整个XX县区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协调,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二是城镇建设突出一体统筹。我镇逐步迁并发展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偏、小、远”的自然村,实施退宅还田,土地整理,保护耕地,引导农业园区和农民住宅集中建设。目前,主XX县区辐射带动中心村庄的格局初步显现。尤其是地矿共建的河西新村,实施“四个结合”、做到“四个统一”、落实“四个保障”,建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化、房前屋后生态化、庭院经济特色化的生态型田园新景点,成为远近闻第1页共3页名的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列为2011年全省村庄整治(皖北片)现场会参观点。去年10月份,省委书记张宝顺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三、集约发展,突出城镇特色在城镇发展过程中,我们突出强化“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四大功能,走以质量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毛集XX县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成节约资源、集约土地的城镇;初步实现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城镇;发展方向是由居住型转变为就业型,建共同富裕、均享服务的城镇,成为城镇建设的样板,成为市民宜居的家园。主要做法是“加快三个集中,推进联片发展”。一是工业向园区集中。按照我市“园区建设年”的要求,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食品、建材、电子、机械、礼品”等产业集群;启动开发区4平方公里路网建设,提升整体形象和承载能力。二是居住向XX县区集中。XX县区规划实施中,坚定不移实施低房价战略,引导XX县区、行蓄洪区、景区、开发区和周边地区群众到XX县区购房;继续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规范运作、群众受益”的思路,推进旧城改造,迅速改善XX县区形象。走“项目催生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气,人气扩容城镇”的路子,初步改变消费不足、人气不旺的状况。三是农业向示范园集中。XX县区交通便捷、土地平整,有利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毛集镇按照“田园城市”理念,结合乡村旅游、园区经济、土地流转,高标准建设绿吧、绿洲、临吉地农业观光生态园,形成星罗棋布、布局合理、规模适中、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四、增强后劲,发展支撑产业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一个城镇是不是真正繁荣,关键看有没有1个以上产业来作支撑。近几年,毛集镇在发展小城镇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把产业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着力点,把发展小城镇同产业结构调整,大作产业兴镇的文章。一是农业产业支撑。截止目前,毛集镇完成土地流转1.5万亩,通过利用外资、吸引民资建立了10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初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淮河岸边湖区,利用2000多亩林地,建成了xx市规第2页共3页模最大的林地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