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管理一、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企业安全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办法和手段,维持企业的安全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甚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一方平安和稳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事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安全性评价、危险性预先分析、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检查表、生物节律方法、PDCA循环等安全科学管理方法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企业的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事故发生频率大幅度降低。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旧的体制已不适应新体制的需要。主要表现以下几点:①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规范,人们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调动和提高。②在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随意撤、并安全管理机构,大幅削减安全专业人员,造成安全管理职能无人行使,安全工作无法正常开展。③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只顾眼前利益,造成安全隐患整改经费不落实,企业本质安全得不到应有提高。④企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倾向严重,这是导致事故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企业各类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事故频率呈上升趋势,而究其根源,除管理者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外,忽视安全工作中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二、人是事故发生的根源--事故原因分析1.人是工伤事故的直接作用对象在企业中,事故一般分为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两大类。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事故,我们称之为工伤事故,这类事故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和危害较大,是企业安全管理重点控制的对象,也是政府有关部门要求企业统计上报的关键信息之一。每一起工伤事故的发生,都会有人受到伤害,所以人是工伤事故发生后的直接作用对象,他必然应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2.事故原因中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从事故原因分析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者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1)物的不安全状态,究其根源,也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灾等除外)。从一些事故的原因分析看,设备故障、预防措施不完善、劳动保护用品有缺陷、环境状况照明条件不符合要求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些物的不安全状态?其深层次的原因便可归结为人的因素。我们可以看一个事故案例:案例1坠坑伤人。某企业内基建部门在厂区公路边挖坑,准备安装排污水管,当晚一名职工下夜班时不慎坠入该坑,造成腰椎骨折,手、腿等部位多处挫伤。这起事故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公路边有“坑”这个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而其深层次原因则是施工人员未对该“坑”采取相应的照明、警示等防范措施而造成的。从这起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表面原因,而根本的还是因为人而造成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人的因素很重要。(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据有关事故分析资料显示,约70%左右的事故发生都直接与人(指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可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而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点是人的安全素质高低、情绪状态和体力状况三个方面。①操作者安全素质的高低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诱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安全素质,是作为企业职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三个方面。职工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掌握较完备的安全技能是职工有较高安全素质的物质基础,是有较强安全意识的必要条件。具备安全知识,主要是通过职工安全培训并结合职工自学、全面、系统地了解各工种、各岗位、各企业生产中的基本安全知识和要求,特别是要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岗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安全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危险的。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就是在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