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技术交底工程概况:施工工艺1、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护筒埋设→钻机对位→复验桩点→制备护壁泥浆→钻孔并投放泥浆护壁→成孔至设计高程→提钻→清孔→置换泥浆→检查成孔质量→钢筋笼隐检→吊放钢筋笼→下导→水下灌注砼→控制桩顶标高→养护→成桩→资料整理及报验。3、施工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明白设计意图。〔2〕根据施工图进展材料用量计算并提交材料方案单。〔3〕施工人员施工前进展平安、技术交底。〔4〕施工机械就位4、测量放线及复验〔1〕根据护坡桩设计及桩位平面图定出桩位及高程控制点报工程部技术负责人经复核无误前方可施工。〔2〕5、护筒埋设、钻机就位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埋设护筒护筒埋深1.50m上设2个溢水口护筒中心应与桩中心对齐其顶部应高出地面300mm护筒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作好测量标识和测量记录。钻机对位允许偏向2cm。钻机就位后应保持机身平稳调直机架挺杆不允许发生倾斜、移位现象。6、泥浆护壁成孔〔1〕钻进过程中时常检查钻杆垂直度确保孔壁垂直。〔2〕本次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随钻机钻进随注浆穿过不利地层时泥浆比重可适当增至1.3~1.5。〔3〕钻进过程中必须控制钻头在孔内的升降速度防止因浆液对孔壁的冲刷及负压而导致孔壁塌方。〔4〕待接近设计孔深时注意钻进速度控制孔深。成孔后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25以内。〔5〕成孔时应作好施工记录搜集地质水文资料发现与原设计不符者及时向上级汇报。〔6〕为进步钻进效率和保证孔壁稳定必须及时换浆或调浆确保泥浆性能指标〔7〕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去除孔底虚土。7、孔验收及质量验收〔1〕终孔验收:当钻至设计深度时即可停钻。桩孔终孔后由机班长、质检员报请总包及监理对其孔深、孔底沉渣等各项指标根据规定及设计要求进展验收签署。孔深由测绳及钻杆长度确定。到达后进展下道工序。〔2〕成孔质量检查a成孔垂直度偏向为<1b桩位允许偏向为±100mmc桩孔超径系数>1.0<1.38、钢筋笼制作与吊放〔1〕钢筋笼的制作要求a钢筋笼规格及配筋严格按设计图纸进展按图纸技术要求制作。b进场钢筋规格符合要求并附有厂家的材质证明现场取样送试验室进展原材及焊接试验检验。C钢筋笼分段制作主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根数不得大于50钢筋接头错开45d。加强箍筋螺旋环箍筋与主筋焊接焊接时不得伤及主筋。d搭接焊及帮条焊的钢筋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e主筋与加强筋间点焊焊接箍筋与主筋间绑扎。〔2〕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如下: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笼径±10mm笼长±50mm;a钢筋笼吊放时现场施工员、质检人员、平安员及机台班长必须在场并由值班现场施工员统一协调指挥。b钢筋笼用吊车应保证整体、平直起吊入孔。c笼子吊离地面后利用重心偏移原理通过起吊钢丝绳在吊车钩上的滑运并9、水下砼灌注〔1〕根据桩径、桩长和砼灌注量合理选择导灰和起吊运输设备准备好足量的砼并及时测量孔底沉碴厚度不合格者重新清碴。〔2〕下导:导安装严确封良好。用20吨汽车吊将导吊入孔内位置应保持居中导下口距孔底0.5m将隔水阀用8#铁丝悬挂在导内水面上。〔1〕水下灌注砼工艺施工顺序安设导及漏斗→悬挂隔水塞或滑阀(浮球)→灌注首批砼→连续灌注砼直至桩→拔出护筒。a、灌注首批砼之前在导和漏斗中放入隔水塞然后再放入首批砼。在确认初存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借助砼重量排除导内的水使隔水塞留在孔底灌入首批砼。b、首批砼灌入正常后应连续不断灌入砼严禁中途停工。c、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砼的深度不得小于2.0m。探测测试次数一般不少于使用的导节数并应每次提升导前控测一次内外的高度。遇特别情况(如:部分出现严惩超径、缩径、漏失层位和灌注量特别大的桩孔等)应增加探测次数同时观察返水情况以正确分析和断定孔内情况。〔2〕水下灌注砼的技术要求a该工程灌注C30砼首批砼量灌注应超过导底口0.8m灌注过程中砼面应高于导下口2.0m。砼的灌注必须连续不断地进展直至桩顶防止断桩。b随孔内砼的上升需逐节快速撤除导时间不宜超过15min拆下的导应立即冲洗干净。c在灌注过程中当导内砼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的砼宜徐徐灌入漏斗和导不得将砼整斗从上面倾入内以免在导内形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