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子镇双联行动工作汇报榆林子镇“双联”行动工作汇报(2012年3月28日)榆林子镇共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8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23户,总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5.64万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80元。按照国家新的贫困标准,全镇目前共有贫困户2464户,贫困人口10025人,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比33.6%、31.1%。全省“双联”行动以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各级会议要求,在县“双联”行动小组的帮助指导下,统一思想,周密安排,抓促落实,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一、基本情况在“双联”行动中,榆林子镇共有联镇县级领导4名,联系4个贫困村,帮扶8户特困户。县直及中央、省、市驻正宁单位21个,干部318名,联系12个贫困村,636户特困户。镇机关及镇直单位干部136名,共帮扶272户特困户。全镇共计帮扶特困户908户。二、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为了确保“双联”行动工作的落实,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秦亚军同志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李贵杰同志和镇党委副书记张宏妮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榆1林子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张宏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7名组织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一般干部负责此项工作的综合协调、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工作。同时,镇上还成立了各村联络小组12个,负责“双联”行动的上传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为了让群众深入了解“双联”行动的精神实质,镇上按照造出声势、扩大影响、打出品牌的要求,利用一切宣传资源,开展集中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和社会氛围。镇“双联”办通过发放“致特困户的一封信”、设立宣传栏、编发简报、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等群众第1页共4页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双联”行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要求,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悬挂横幅10条,制作宣传喷绘牌13个,刷标语15条,编发简报8期。同时,镇上为每名干部印发了《民情日记》,干部每入户一次,都要记一次民情日记、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在周内干部集体学习会上进行交流,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干部对“双联”行动的认识和理解。三是深入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农户情况。为了让特困户确定得实,镇上通过严格摸底排查,详细了解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家庭收入情况,在全镇2464户贫困户中选出272户特困户,由镇机关及镇直单位136名干部进行帮扶。对选出的272户特困户进行了造册登记,并进行了为期3天的公示。经过全面真实地了解贫困户的情况,为干部确定具体帮扶计划和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积极入户对接,制定帮扶计划。在帮扶对象确定出后,全镇干部主动出击,主动与帮联农户做好衔接,衔接工作于3月5日前全部完成。通过与农户衔接、发放调查问卷、分析致贫原因,全镇干部能够打破传统产业的局限,注重扶志、扶技、扶智,具体梳理出了种植、养殖、劳务、个体经营、技能培训、子女教育、优惠政策(改厕、改灶)、劳力支持、医疗救助(医护人员)、思想教育等十个方面的帮扶类型。136名干部都能因人而异、因户而异,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帮扶的272户特困户中,产业帮扶的215户,科技、智力帮扶的133户,其他帮扶的74户,分别占帮扶户的79%、49%、27%。五是创新帮扶措施,助推行动开展。按照“双联”行动的具体要求,镇上结合各村实际,分门别类,因村而异,因户施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和措施。在联村工作中,针对面临产业结构转型的习仵、石家、小寺头等村,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稳烟扩果、烟果齐头并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思路,制定出了各自的帮扶计划和措施;针对基础条件较好、班子能力较强、项目相对较多的中巷、下沟等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抓班子、争项目、促帮联、求突破,制第2页共4页定出了“三个结合”(“双联”行动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结合)的帮扶思路,力争两年时间使帮联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在联户工作中,全镇按照分类帮扶、整体推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