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家电市场的分析与展望经过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开拓,农村家电消费环境的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家电市场有所启动,需求增加。据统计,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需求弹性系数较大的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成倍增长。在温饱阶段农民追求的“新四大件”得到极大普及。2001年,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54.4台,比1989年增加14倍;电冰箱13.6台,比1989年增加14倍;洗衣机29.9台,比1989年增加2.7倍;电风扇129.4台,比1989年增加2.8倍。现代家庭生活的许多耐用消费品,如电话、移动电话、空调、电脑等也进入了农民家庭。2001年,农民每百户拥有电话机34.1部、移动电话8.1部、空调1.7台、组合音响8.7台。但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家电市场仍然较低迷,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使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尚未有效释放,需要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特点,潜心开拓。农村家电市场为何难启动?形成农村市场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是:一、收入因素1、农民手中可用于消费的购买力仍十分有限。近年来由于占全国人口64%左右农民的收入增加不多,导致农民购买力偏低,直接影响到消费需求的稳固回升。最直接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启动,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次扩大,三是不利于尽快使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转为现实的购买力。2、尽管2001年农民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今年上半年的增幅也有所提高,但增长缓慢的总趋势没有真正改变,再加上农民对入世后农产品可能大量进口的担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占全国人口64%左右农民的收入增长持续减缓,导致农村市场购买力偏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内消费需求的稳固回升,不利于尽快使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转为现实的购买力。目前农民增收途径有限,城市下岗工人增多,农民外出打工赚钱的机会受到影响。因此,期待农民收入在短期内有大的提高是不现实的。农民收入问题不解决,农村市场就不可能根本启动。3、农民负担仍然较重,削弱了农民有限的购买力。近年来,尽管政府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但不少地区农民负担并未真正减轻,一些不合理负担和名目繁多的变相收费仍在严重削弱农村购买力。农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的现象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加上人情往来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长,使农民有限的购买力分流较多,难以形成对消费品的旺盛需求。二、环境因素1、消费环境差、消费观念落后,不少农民对家电仍是处于“买得起用不好或用不起”的窘境。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来看,消费环境仍然较差。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台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不少地区农村电力设施落后,农村电价高,农民用不起,影响了家电的普及。加上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对一些新特产品难以接受,从而限制了农民的消费面。农村大部分地区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电网老旧,电视信号微弱,还有一些地区连人畜饮水都困难,更没有条件奢谈洗衣机,交通条件差,产品维修不便与售后服务跟不上也使部分农民放弃了购买欲望,造成农村消费潜力难以释放。农村消费环境差,即使买得起,也存在用不好或用不起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开拓,使得近几年农村市场销售平淡。2、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使广大农民购物时心有余悸,望而却步。长期以来,在打假治劣方面,也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加上一些造假者利用农民对商品识真辨假能力相对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买东西心里总是没有底。在不少地区甚至投诉无门的状况,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投向农村,严重侵犯了农民利益,也影响了农村的消费环境,使农民正常的消费需求不能顺利实现。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商品流通组织混乱,基本上是以私营个体的小店、小铺为主,假冒伪劣商品多,造成农村部分购买力流向城市,从而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增长。老百姓手里攥着钱,不是不愿买东西,而是怕买了假东西。不少地区的农民反映,农民的钱本来就不多,而且是汗珠子砸脚面挣来的,假货对他们的消费愿望打击更大。城市里的打假力度不能减,农村市场的打假力度也要加强。有关部门可以认真研究制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