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摘要:煤矿工人心理安全的核心因素是煤矿工人的安全感。调查表明,煤矿工人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以及煤矿工人个体因素。我们认为,解决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问题,提升煤矿工人安全感的关键在于建立“矿难三级防控体系”。关键词:煤矿工人安全感心理安全一、问题的提出“十五”期间,湖南省政府根据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将煤矿安全生产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湖南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整治矿难形势依然严峻!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湖南省在治理矿难上出现了一个空洞,即整治煤矿安全中强调物的安全超过强调人的安全,忽视了对煤矿工人心理安全的关注,使得煤矿工人的不安全心理长期存在,从而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埋下了不安全隐患。相关资料显示,人在劳动过程中有50%—80%的事故与人为因素有关,到90年代,人为因素的比例上升到80%—90%。[1][1]我国近两年的煤矿事故有近八成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回顾过去我们的治矿策略不难发现,众多治矿良策都局限于法律、政治、经济等范围之中,更多地关注的是物的安全而很少涉及到人的安全——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本研究试图弥补这点不足。二、调查目的与意义(一)目的与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在于揭示在“矿难频发时期”湖南省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以引起社会对煤矿工人尤其是煤矿工人心理安全的关注,为矿难的治理、煤矿经济的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为此,我们试图综合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通过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心理测量、观察法、现场访谈法获取煤矿工人的生活、生产、心理方面的大量信息,旨在考察下列几个问题,借以挖掘影响煤矿工人心理安全问题的根源——三矿问题,并进一步对解决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问题作出初步的探索性分析:(1)湖南煤矿工人的状况(2)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感状况(3)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制约因素(4)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状况的成因(二)意义1、理论意义(1)安全心理学理论的完善与补充。本文第一次从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感与生产安全关系的角度研究矿难发生的原因,弥补了以往煤矿安全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个研究矿难发生的新思路。(2)健康理论和矿业安全理论的发展和实证。探究了影响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因素,并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提出相关建议,从实证上支持并发展健康理论和矿业安全理论。2、现实意义关注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状况,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质的飞跃。如果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遏制不住矿难,阻碍矿区的稳定和煤矿工人家庭的幸福,阻碍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最终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此,我们以煤矿工人的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来研究煤矿安全问题,这对提高中国矿业生产的安全系数,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调查各类样本共计745人,煤矿工人545人,高空建筑工人200人。煤矿工人人口学变量:煤矿工人男545名,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0.5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2.2%,初中文化程度占50.5%,高中文化程度占14.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1%。样本分别来自常德市澧县、浏阳市大窑镇澄潭江、宁乡县煤炭坝、郴州市嘉禾县。4个地区分别位于湖南省北部、东部、中部和南部,监督距离有远有近;企业性质有国有、私有;产业地位在当地有为主导产业也有非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有发达也有贫困。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因此,选择这些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湖南煤矿工人的安全心理状况与安全感状况,能为政府分析解决煤矿工人身心问题提供具有实证基础的对策。表1被试企业性质及工种分布(人)地区私有国有总计井下工人地面人员管理者井下工人地面人员管理者浏阳1212315301013212宁乡231110531414125澧县35129281412110嘉禾43221117810111建筑工人200(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