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暨“法律进家庭”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市妇联主席马宁各位领导、同志们:“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平安扬州”系列创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进家庭”工作是“七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平安家庭”创建暨“法律进家庭”工作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去年以来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发挥家庭在“平安扬州”建设和社会创新治理的基石作用。现在,我受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委托作工作报告。一、多措并举,“平安家庭”创建和“法律进家庭”工作取得新成效一直以来,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成员单位以“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为抓手,以“法律进家庭”活动推广为契机,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上下联动,举措务实,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深化了“平安家庭”创建内涵,为“平安扬州”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一)立足三项机制,守护平安幸福家庭1、推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五进”机制。持续发挥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作用,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五进”活动(即进农村社区、进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进婚姻登记大厅、进法院、进电台)。定期开展维权干部和个人调解工作室成员开展专题培训交流,提高法律、心理、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基层妇联联合调解室志愿者力量,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及时上报和妥善化解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同时针对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及时稳妥地发出声音、表明态度、提出建议。全市累计挂牌个人调解工作室190个,发展志愿者队伍2000余人,去年参与调解纠纷1951件,调处成功率达85%,获得司法补贴18890元,有效维护了妇女儿童人身、财产、子女监护等权益。2、提升家庭暴力防范机制。依托家庭暴力投诉中心(站)、伤情鉴定中心、妇女儿童庇护中心、反对家庭暴力联盟四大平台,多地共同开展“反家暴特别行动”,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深入实施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和人身保护令制度,发展和提升现有的反家暴工作模式,推动反家暴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进程。2017年全市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23份,全市公安机关发出家暴告诫书30份,有力地保障了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高邮家事审判庭庭长龙启祥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个人。3、深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作用,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实现了“凡是涉及女性权益的政策法规必须进行评估”“凡是进行评估的都必须进行自评估”“凡是进行自评估的都要按照要求出具自评估报告”“凡是进行了评估的政策法规都具有规范的评估报告”的“四个凡是”的扬州模式,如在《扬州市公园条例》中提出并采纳了“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应当配套建设母婴室”等建议。截止今年上半年,参与评估政策法规12件,提出建议55条,共办理了涉及妇女儿童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11件。(二)紧扣三项重点,培育德法同行家庭1、紧扣宣传节点,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深化“法律进家庭”活动,利用“三八”维权周、国际家庭日、反家暴日、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法治公园、社区法治长廊等多媒体宣传合作平台,宣传性别平等理念,剖析维护权益典型案例,解答法律心理知识,培树家庭文明新风,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市妇联与扬州广播电视台合作的“婚姻家庭幸福热线”、《甲方乙方》调解节目广受好评,共开播电台节目140期,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2、紧扣学法用法,聚力法润万家。抓住“七五”普法契机,围绕“法律进家庭”工作的新要求,在积极参与省妇联《“法律进家庭”指导大纲》的编写工作同时,下发《关于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的通知》专项文件,丰富该项活动主题内涵。继续开展“幸福家庭直通车”活动,根据基层单位的点单需求,走进农村、社区、企业等地开展宣传教育、咨询辅导和个案维权。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网络和微信平台,成立“学法互助小组”,与家庭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