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渤海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国栋同志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议和省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刚才,太龙同志通报了省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有关督查情况,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要清醒认识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年以来,全区上下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二级以上达标天数为221天,比2017年增加18天,同比增长8.9%;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7天,比2017年减少了8天;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PM10平均浓度为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8%,空气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高质量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其中,去年9月份空气质量考核排名全市第二,获得150万元奖励。2018年下半年“问效于民”调查,群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达到99.12%。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渤海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督查问责持续从严。国家、省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大气污染治理、环境执法等方面直查直处的力度越来越大。区域限批、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公开约谈等措施实施的刚性越来越强,明查暗访频次越来越高。在2018年大气污染问题专项督察中,生态环境部对未完成秋冬季攻坚目标、大气问题突出、污染反弹严重的8个市县进行公开约谈,对晋城、邯郸和阳泉3市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实施区域限批。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回头看”中,一批干部因为大气污染问题被追责问责。在气、电代煤工作推进中,省政府对沧州市存在问题的县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处理。去年,省市分别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办法(试行)》,近日市大气办即将出台《关于对大气环境突出问题实施经济惩罚的暂行规定》,就检查发现问题扣缴财政资金,奖惩措施十分严格,问责追责进一步从严。昨天,国家和省强化督查组已进驻沧州开展督查,国家督查组由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李大伟带队,此次督查规格高、督查严、问责狠。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志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气办主任张伟以及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领导在昨天晨会上相继做出安排部署,从现在开始为期一个月,部省市必定保持高压态势,肯定要抓一批问题突出的县(市、区)作为反面典型,问责一批干部,还将采取组织措施。这次督查的重点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落实情况,主要查应急预案制定的是否合理,该纳入的企业是否全部纳入,纳入名单的企业停限产措施是否真正达到减排效果,散煤是否清零,洁净型煤是否使用到位,秸秆禁烧、大型重柴油货车、黑加油站点是否管控到位,强化督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全部整改到位,排污企业在线监测情况等。对此,大家要高度警醒,绝不能心存侥幸,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履职尽责,集中精力,合力攻坚,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决不能掉链子,拉全市后腿。(二)媒体曝光频繁出现。各类媒体时刻关注生态环保工作,曝光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频繁,问题触目惊心,截止目前,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交叉执法检查,共通报渤海新区问题68个。其中,中捷产业园区23个,港城区19个,南大港产业园区17个,临港开发区9个;中铁公司、伦特公司、南大港金长兴石化等多个企业被生态环境部曝光。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彻底、全面整改到位,决不能再出现被曝光问题,否则将会影响渤海新区发展。(三)个别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秸秆垃圾焚烧问题屡禁不止,形势依然严峻;“散乱污”企业、燃煤锅炉治理整治不彻底,至今仍未全部完成,还有企业未列入清单,成为漏网之鱼,有的整改效果达不到部、省、市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