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8页超级员工-商人老板范中行氏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豫让《史记刺客列传》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板也是由人来当的,有财富多的,也有财富少的,有具备野心的,也有精心守业的,有脾气好的,也有脾气坏的,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具备了人性中千奇百怪的东西,也就衍生出了不同类型的老板。现在的许多员工,都注重自身的职场定位,并注重自身学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选择行业的时候非常慎重。磨剑十年,只求找一份好工作,却不料遇到一个不会用人的老板,空耗两年,一事无成,自己的豪气也被磨了个干净。同样一个商鞅,在卫国的时候不受重视,甚至卫国第2页共198页第1页共19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8页的宰相公叔座一再向卫惠王推荐,卫惠王却连理都不理商鞅,甚至连杀他都懒得杀,但商鞅到了秦国,立刻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施行变法,使得秦国强盛了起来。但秦孝公死后,商鞅辅佐秦惠文君继位,这个秦惠文君刚刚登上宝座,就把商鞅“车裂”了,也就是常说的给五马分尸了。这商鞅还是同样一个商鞅,在不同的领导者手下遭到不同的待遇。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明白:学历有高低之分,行业自然有待遇的不同,这些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一个好老板。------------老板的历史(1)------------老板的历史第3页共198页第2页共19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98页中国的工商业,是在商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除了一些农业和畜牧业外,诸如酿酒、冶炼、造船、建筑、纺织、制陶等手工作坊也渐渐发展起来,形成行业。周灭商以后,一些商朝的遗留民失去了以往的权势地位,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而本身又长期不从事劳动,缺乏土地和技能来谋生,于是一部分人就开始以物易物,靠地区间的货物交换来维持生计,同时周朝的贵族也需要有人搜集货物来享受生活,也就不对这种行为限制,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中来。后来人们就将这些靠贩运物产为业的人称为“商人”,将这个行业称为“商业”,这也是关于“商人”这个词来源的一种说法。而随着商业的发展,物品流通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多,这就更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作坊数量增多,规模增大,于是有些比较富裕的第4页共198页第3页共19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98页商人和作坊主人,在忙碌的头昏脑胀的时候就会想:累的要去半条命,反正手里“贝”(古代的钱币)多,不如雇佣几个人来帮忙。于是就形成了两个群体:老板和员工。当然,老板和员工一定是一同起源的,某一日诞生了专门靠给别人做雇佣劳动为生的员工,从那一刻起,老板也就同时诞生了。具体起源时间恐怕是难以考证了,不过是工商业发展起来后,才逐渐形成了群体,老板和员工真正成为了一种身份。但是,如果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来追溯的话,恐怕远古时期的伏羲、神农、黄帝都可以算是“老板”,而他们手下的臣子则是最早的“员工”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系统,并在国与国之间构成了商业网络,于是也就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大商人,也就是大老板。比如送了几头牛就退了秦国的军队,从而救了郑第5页共198页第4页共19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198页国,还顺便留下“弦高犒师”这个成语的弦高;先在魏国做官,后从商,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理论,从而被《史记》评价为“天下言治生者祖”(也就是说他是首先将经营生产和发展贸易形成理论的始祖)的白圭。《史记》上说他“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也就是说这个老板能够和员工共甘苦,所以那些员工个个都卖命的干活。可见白圭在管理用人方面,的确有一套;还有先在越国做官,功成名就之后,携家眷美人(也就是西施)泛舟而去的,后来成为富甲天下自称为“陶朱公”的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