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黄金市场调研报告随着国际金融局势的不断发展变化,2011年上半年贵金属走势基本都是呈现上涨趋势,尤其是黄金产品深受投资者的青睐。据工信部黄金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1至6月份,全国黄金累计生产额为164.416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5.176吨,同比增长3.25%。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一三7.03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23%;有色副产金完成27.382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0%,十大黄金集团累计完成黄金成品金产量和矿产金产量分别为88.436吨和67.846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19%和4.52%。从需求数据看,2011年第二季度黄金国内需求量为919.8公吨,按价值计算,黄金需求同比增长5%,从2010年第二季度的426亿美元增加到445亿美元。这一成绩达到了全球黄金季度需求量历史第二高位,仅略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447亿美元的最高纪录。一、黄金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性历史上,黄金曾经是一国的主要货币,辅以白银,在一国的经济运行中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发挥着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在二战以后为了稳定汇率,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黄金双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市场,同时也对战后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充实的保证。1976年1月,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新秩序“牙买加”国际金融新体系的诞生,黄金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最终在国际货币体系里沉默。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黄金“货币化”却悄然兴起,重新备受投资者关注和青睐。截至目前,在美债危机阴霾笼罩的国际金融形势下,有相当部分投机商转战黄金,为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据相关研究表明,在长期内,不论是在通货膨胀期还是在通货紧缩时期,黄金价格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尤其是在经济波动剧烈的最近几年内,黄金在抵御系统性的政治、经济和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投资者,在金融危机过程中,黄金的保值增值特有属性,帮助个人避免了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目前,受美国信用评级因素的影响,国际黄金价格于2011年8月22日冲到最高点1911.09美元/盎司,经历几天的震荡波动跌停之后,又出现回归上涨趋势,具体如下图:2011年6月10日---2011年9月5日国际黄金价格走势图二、青海黄金产业现状调研,目前,青海省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号召下,加大本省投资力度积极援引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矿产资源,使得黄金产业发展已经卓有成效。通过对青海省黄金产业现状调查发现,青海省目前黄金产业发展蔚为壮观。(一)青海矿产储备丰富、黄金资源禀赋充裕青海省作为西部地区较大的一个省份之一,其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多样,目前青海黄金金矿主要分布于北祁连一拉脊山区、东昆仑区、巴颜喀拉山区和西秦岭地区。据统计,青海省现有56个原生金矿床(点),其中产于下古生界火山岩中的有38个,产于三叠系砂岩、板岩中的有一八个。仅1999年底,青海境内就已发现的矿产有125种,探明储量的矿种105种,探明矿区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19处,中型矿床144处。有潜在价值的62种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约17.3万亿元,占全国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的19.2%。人均占有量为375万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50倍,名列首位。据最近相关报道,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境内大场地区发现一超大型金矿田,远景资源量达300吨。该金矿地区534.85平方公里的周边区域已形成一个超大型金矿田,大场、扎家同哪、加给陇洼等5个矿田累计黄金资源量195吨,按现价折算达604.5亿元。2011年大场地区有望新增黄金资源量35吨,累计达到230吨,到20一五年预计整个大场地区黄金资源总量可达300吨,达到超大型规模。大场金矿的勘查突破还带出了东昆仑金矿“金腰带”,五龙沟、沟里地区、滩间山等6个金矿累计提交黄金资源量430吨,远景可达700吨,按现价折算达2170亿元。同时也在都兰县沟里地区矿产勘查中发现沟里特大型金矿田,创出快速勘查、快速开发的“沟里模式”。目前,已探明金资源量达80吨,远景资源量达100吨。(二)黄金产量维稳增长、后期产能有望突破根据青海省黄金管理局相关数据,2010年,青海省全年实现黄金产量开采量达到4.7吨,2011年实现目标产量5吨,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