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旱春管计划为加强抗旱浇灌后的麦田春管,促进苗情转化,夺取午季好收成,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小麦抗旱春管方案。一、进一步坚定抗旱春管夺丰收的信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小麦主产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抗旱保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除部分“三无”(沟里无水、地里无井、农民无灌溉设施)田块和抗旱死角外,省政府提出的确保在2月15日前受旱麦田浇一遍水、追十斤肥的抗旱保苗目标基本实现,扭转了苗情继续恶化的不利局面,已浇过的麦田,叶色开始转绿,次生根和新生分蘖开始发生,小麦苗情正在向好转化。多年生产实践表明,春季田管是决定小麦生产水平的关键环节,对产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2月上旬以来,我省小麦陆续开始返青起身,进入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是进行灾后补救、加快弱苗转壮、促进分蘖成穗、争取较多亩穗数的关键时期。在遭遇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情况下,能否夺取午季好收成,关键在苗情转化;能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关键在春季田管。要抓住二、三月份有限的季节,以更加有为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支持,更加有效的措施,巩固抗旱保苗成果,继续坚持以“抗旱保苗、追肥保产”为中心,进一步认清旱情、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加大措施,抓好落实,千方百计争取“一、二类苗多增产,三类苗不减产,点片死苗田块少减产”,努力夺取今年夏粮好收成。二、进一步明确抗旱春管的关键技术强化抗旱春管,必须依靠科技,按照农时季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去落实。(一)2月份关键技术措施主攻重点。抗旱保苗追肥。1、肥水并用,促进苗情转化。2月中下旬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采取“肥水并用,肥随水走”的肥水运筹策略,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确保返青起身期有充足的肥水供应,以巩固年前分蘖,加快春生第1页共4页分蘖生长,促进分蘖成穗,加快苗情转化升级,确保足够成穗数。一是尚未浇灌的三类苗,苗小苗弱,次生根少,群体不足。应立即抗旱浇水,亩施尿素10~15斤,促苗生长。二是春节前已浇过水、而未追肥的三类苗,如目前墒情适宜,采用独腿耧亩穿施尿素10~15斤。出现旱象的田块,追肥与浇水同时进行。三是苗情较好的一、二类苗,如目前出现旱情,可在浇灌的同时,亩追施尿素10斤。四是沿淮江淮地区稻茬麦,出现旱情的应进行灌溉,以沟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因局部排水不畅造成湿害。群体不足的稻茬麦应趁雨或在沟灌排水后追施尿素10-15斤。对于受冻田块,尤其是发生点片死苗的麦田,由于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养分能力下降。应在浇水返青后尽早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弥补根系吸收能力的不足,促其尽快恢复生长。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亩用黄腐酸叶面肥25克加水35斤喷施;或亩用30毫升美洲星加水35斤喷施;或每亩用庄福星60毫升加水25公斤喷施,隔10天再喷施一遍,以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效果为佳。2、加强病虫测报,搞好化学除草。重点做好纹枯病、麦蜘蛛、苗蚜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把握病虫发生趋势,做好防控准备。突出抓好春季化学除草,对草害严重的地块,抓住小麦返青起身阶段的有利时机,开展化学除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旱茬麦,亩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1~1.5克或20%使它隆乳油40~50毫升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稻茬麦,亩用10%骠灵乳油50毫升或6.9%骠马40~60毫升兑水40公斤于拔节前喷雾防治。3、全面开展中耕划锄。中耕划锄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灭除杂草、促根壮蘖的效果,尤其对于因浇灌导致土壤板结的麦田效果更为明显。要全面开展中耕划锄。选择墒情适宜时(地面泛白)锄地,也可用独腿耧直接冲耩,破除板结层。根据苗情长势掌握中耕深度,一般麦田中耕3~5厘米,三类苗由于根系生长差,宜浅锄;少数群体偏大的旺苗,可适当深锄。中耕划锄从小麦返青开始到拔节前结束。(二)3月份关键技术措施第2页共4页主攻重点。普施拔节肥,防治病虫害。1、主攻拔节肥。拔节期是小麦分蘖两极分化,小穗小花发育的关键时期,追施拔节肥对提高分蘖成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具有重要作用。对2月份没有追肥的一、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