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农村安全文化建设农村安全是我们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在农村安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大农村安全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安全责任制,构建农村安全管理网络等。20xx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我省农村安全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20xx年4月底,我省济源农村安全工作现场会针对农村安全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交流;20xx年,《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xx―2020年)》对全省安全村镇建设的标准进行明确。可以说,我们在农村安全上下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看到,农村仍然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究其原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农民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不足,自防自救能力较差等原因凸显,究其根本,在于农村安全文化建设的缺失。因此,我们应加强农村安全文化建设,突出建设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深度,拓宽文化广度,增强安全文化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努力营造起人人需要安全、人人维护安全、人人义务创造和保证安全的社会氛围。一是要密切配合,创建农村安全“大宣教”格局。农村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确保其顺利开展的组织基础。因此,在农村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广泛发动,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牵头领导、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服务保障、乡村配合实施、媒体积极响应、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安全文化建设新格局,树立大宣教理念,营造大宣教声势。县乡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其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列入平安创建活动总体布局,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推进。要加大对农村安全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以财政拨款、村镇及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赞助的农村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农村安全文化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对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安全发展意识。引导乡镇企业、农民对安全文化的关注与热情参与,逐步提高农民的安全素质。安全监管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在综合分析农村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农村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加强对农村安全文化建设指导力度,并组织对农村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验收。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下大力气抓好农村重点领域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行政村(社区)作为农村安全工作的基层单位,是农村安全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要自力更生,积极行动,将农村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工作制度,明确负责人,利用文艺演出、宣传册、挂图、横幅、标语等形式,深入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村镇企业要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教育与培训制度,培育与发展企业独特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念,将安全行为准则写入“员工手册”或“企业规章”,并纳入员工考核指标,作为奖惩依据,以此指导企业整体生产活动的开展。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通过发挥其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教育引导、解释沟通的功能与作用,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的进程中去,推广农村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传播安全常识,推广安全文化,实施舆论监督,推动农村全员安全教育。二是要以农村为主阵地,让农民唱主角。农村安全文化建设利用外来力量是必要的,外来力量相当于“酵母粉”,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对作为主体的农民进行引导和刺激,激发其内在的自信、决心和创造性、主动性。因此,乡镇、部门要着力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要积极扶持业余文艺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文艺活动,切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安全文化建设,使农民不仅是农村安全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安全文化的建设者,农村安全文化应让农民唱主角。三是要方式方法灵活,确保工作扎实有效。要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进万家”活动。安全教育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