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编号:_____建筑生产技术管理工程师述职报告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建筑生产技术管理工程师述职报告1993年9月调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1999年1月晋升为建筑生产技术管理工程师,xx年1月晋升为建筑生产技术管理高级工程师。进入单位以来,长期负责桩基检测工作,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工作仔细负责,勤恳,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端正服务态度,在检测工作中,做到公正和科学,仔细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标准、法律规范和规定,没有发生任何质量和安全事故。仔细组织桩基试验工作,协调好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配合工作,注意安全生产。仔细编写桩基检测报告、审核建材试验报告,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晚上8、9点钟还在施工场地现场进行检测工作,及时为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检测数据,受到基层单位的好评。进入单位16年来,共对500多项建设工程、13万多根工程桩进行了桩基检测,共编写桩基检测报告1200多份,并负责审核建材试验报告。发觉了亚运拆迁安置项目一标段7#-12#楼等200多项桩基工程的1200多根不合格工程桩,通过动静比对、开挖检验、抽芯和桩孔内摄像检验,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引起了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对桩基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检测过程中,发觉不合格的桩,及时向质监站传真《不合格工程桩(点)情况通知单》,消除了重大质量事故隐患。不断抓紧时间学习,了解国际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带领桩基检测部攀登科学高峰,首创了桩基高应变检测双锤双吊车新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编,在***省建设厅组织的两次检测系统大比武活动中,取得了考核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回想起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在此特别感谢各位领导的关怀和关怀,感谢各位同事的支持。第二篇:建筑设计院工程师述职报告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第2页共13页我叫xx,男,1980年12月出生,XX年高校本科毕业于xx高校建筑工程专业,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设计工程师,于XX年10月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现就职于xx设计讨论院,身体健康。回顾这5年多的结构设计工作,我在院领导、总工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根据院里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5年多的学习与工作,专业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几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工作以来,参加或独立设计过数十个工程,工程类型涉及大型医院、高档办公楼、学校、高层商住楼、工业厂房、别墅等。结构型式涵盖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砖混结构等。所设计的基础型式包括箱、筏基础、桩箱基础、桩筏基础、桩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毛石基础等。在应用结构软件方面,熟练掌握了pkpm系列软件、midas结构分析软件、autocad系列软件、探究者结构设计等多套结构计算及绘图软件。在大大小小的工程设计中,江苏省如皋市金荣广场的加固设计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工程之一。这个工程是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20层,1层至5层为大型商场,5层以上为办公楼,结构在第6层设置转换层,属于高位转换的复杂高层建筑。在结构主体施工至第12层后,甲方要求增加3个标准层,不过总建筑高度没有突破100m,我受委托进行了加固设计。在前期的计算中我仍然采纳satwe,与原设计相同。加层后的计算结果,底层部分柱轴压比超出了法律规范要求,我使用了较为常规的粘贴钢板加固法,使得超限部分的柱都满足了要求。而关键的部位是转换层的框支转换梁,由于增加了3层的荷载,而原设计中由于截面的限制,并没有过多的安全储备,因而出现了多根梁的受弯及受剪承载力不足。通过外粘型钢和粘贴钢板法解决了部分承载力不足的框支梁,但有两根梁由于梁上承托的的剪力墙墙肢的端部距离梁端支座处很近,造成了抗剪无法满足,试过增大截面,支座加腋,加支撑等方法都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增大截面,更被证明了是个笨办法,不仅影响建筑观感,而且由于加大了梁的截面,同时增加了框支框架的侧向刚度,进而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