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东乡关于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里委发[20XX]46号中共安月县里东乡委员会安月县里东乡委员会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各村支部、村委会、驻乡单位: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经乡党委、政府领导研究同意,现就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维权,进1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协调一致原则,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条块联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坚持依法管理、强化服务原则,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三、工作目标形成党政主导、综治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家庭关爱的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实现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服务、维权工作的全覆盖;建立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采集、分析、评估和预警为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动态信息管理数据库;对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服务、维权工作水平显著提高,让其学第1页共4页有所教、业有所就、困有所帮、使其数量明显减少。四、工作任务(一)进一步加强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摸清闲散青少年分布区域,建立健全闲散青少年教育和保护机制。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公益性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荼,进一步拓展其就业渠道,改变其“失学、失业、失管”的闲散状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构建学校、村和教育、劳动培训等部门(单位)紧密衔接的闲散青少年信息共享平台,形成配合机制。(二)进一步加强服刑在教育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帮扶工作。摸清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掌握其生活状态、心理动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员和组织面向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生活救助和心理干预,引导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乡综治办联合派出所、计生、民政、妇联、团委、学校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家庭慰问,依照相关政策及时解决其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村和学校要大力推动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帮助工作。加大阵地建设力度,不断扩大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规模,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网络,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通过开展学业辅导、亲陪伴、临时妈妈等志愿服务活动,弥补留守学生家庭和亲情关爱的缺失,帮助其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基层自护教育工作网络,加强对留守学生的自护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四)进一步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和有不良行为尤其是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规划项目和保护场所建设力度。深入研究青少年不良行为尤其是有严重不良行为演化过程和控制方式,在关键阶段及早、有效介入。充分发挥乡综治机构、派出所、各类青少年团体等基层单位作用,注重亲情、友谊和信任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时疏导、法律援助等预防工作,不断增强帮教实效。第2页共4页(五)进一步加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关爱和救助工作。乡综治办定期摸排,掌握辖区内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一方感染艾滋病或因艾滋病死亡的儿童、携带艾滋病毒或感染艾滋病的儿童等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底数和生活、就学状况,积极开展关爱和救助。五、工作要求(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乡上成立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人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