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巨桃历险记》经典观后感10篇《飞天巨桃历险记》是一部由亨利·塞利克执导,RichardDreyfuss/西蒙·卡洛/简·丽芙丝主演的一部动画/冒险/家庭/奇幻/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飞天巨桃历险记》观后感(一):中规中矩的一部音乐卡通片去年听了很久的James,James...如今终于找到了出处,当然一同发现的还有后面吃桃子的大段欢快音乐,他们一同被收入了Disney六十周年时候出了一套五张CD的音乐专辑中。人都长着坏人脸。比如恶毒的姑妈就是臃肿的水桶或者狰狞的僵尸脸。但是动画又不仅仅以外表分辨美丑,长相丑陋的昆虫可能才是真正的朋友。从来对儿童片的设定都很精心,简单又不失雕琢。在巨桃里和昆虫们一起旅行,也是非常令人向往的设定。他们在桃子里开派对,各施所长的歌舞都很精彩。如果不是导演的美国梦,真想让詹姆斯就这样一直乘着巨桃环游世界。因为片子比较早,和现在的童话片的精致程度当然不能相比。而且我觉得近80分钟的片太长了,其实一半的时间就可以讲完故事了。《飞天巨桃历险记》观后感(三):想象力就是快乐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歌颂友情,歌颂勇敢和乐观(ps:不得不承认文字功夫已经退化到小学作文的水平)。可能因为这部电影出现得比较早,所以立意是歌颂对大城市纽约的向往,歌颂对个人梦想的向往。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和奋斗。当然主人翁的逆境是他的两个自恋/冷酷的姑妈(本剧的笑点担当)。飞天的巨桃应该会特别符合小朋友的预期,在一个冒险的飞船里大吃大喝,有冒险,有吃的,有昆虫朋友,简直满足了一个小孩对游戏的所有幻想。而成人的思维也在这一颗巨桃面前暴露无疑,俩姑妈看到这个巨桃的第一个想法是生理本能,吃掉它;但随之而来的第二个想法更真实/符合成年人的思维:展览这颗巨桃,收取门票,赚钱。所以后面就是俩姑妈非常夸张地吆喝/非常直白地宰游客。当中的几场冒险也是极有趣味的:海面大战机器鲨鱼,一向温和的瓢虫太太突然暴走,干飞机器鲨鱼的暗器;第二场是一场狂欢,饿晕的冒险小伙伴们发现他们的飞船,这颗巨大的桃子,就是一个最大的食物,于是一起愉快地开了一个桃子趴体。第三场是深海抢夺指南针,大战海盗僵尸,而这场战斗充满孩子的趣味。最后一场略显多余,惩罚俩无良姑妈。80分钟的动画电影,令人佩服的想象力,虽然桥段都不是新鲜的,但对于那个年代的制作,和这个年代的观众,碰撞之时也产生了快乐,很棒。《飞天巨桃历险记》观后感(四):【飞天巨桃历险记】——浓浓粘土情,英式美国梦故事改编自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RoaldDahl)1961年出版的同名儿童故事书,但是因为没看过原著,所以不确定James和他的昆虫伙伴们心心念念要从英国漂洋过海到梦想之都纽约这一情节是否准确。通常来说这不不符合英国人高傲的性格,有教养有学识的文明英国人怎么会如此地盲目和虚荣想要去没有底蕴且俗气的美国城市呢?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原著作者在童话中影射了1920年左右出现在英国的美国移民潮。大批的英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怀着美国梦,踏上了穿越大西洋的汽轮,前往纽约,那颗闪着金光的大苹果。在动画中巨桃接近纽约的时候,透过云雾,James和昆虫朋友们看到了灯火璀璨的纽约和自由女神像,瓢虫小姐不禁高呼“TheLadyofLiberty!”同样的情景曾经无数次出现在跟美国移民相关的电影中。最后,当小James终于到达了纽约,站在巨桃上试图说服大家他的经历都是真实的时候,一小段演说很是精彩,他反问到:你们说我在做梦,但是难道这一切不都起源于一个梦吗?连纽约这样一个繁华的城市不也开始于一个梦吗?这使得一部看似简单的儿童电影在主旨立意方面做到了很好的思想传达。粘土动画一向是英国人的强项,它也影响了之后一批同类型电影走向更极致的艺术高度,蒂姆·波顿工作室继《圣诞夜惊魂》之后再一次让充满回忆的逐格动画占据我们的视线。影片虽然不是蒂姆·波顿执导的作品,但其中的哥特式城堡,姑妈们和昆虫们的诡异造型,还有整体的暗黑基调都带有哥特风格深深的印记。影片以质朴而老练的传统拍摄手法演绎纯真的童话故事,展现了电影工业化之后久违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