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的执行制度体系构建惩防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忠诚履职尽责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反腐倡廉理论征文农兴乡党中央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惩治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然而反腐倡廉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今年,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迈上新台阶“权利归于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腐败产生的根源是公权利的异化和行政道德的沦丧,这使本该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公共权力蜕变成为服务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私权利。私权利的产生和泛滥必将产生社会不公,满足部分人私欲的同时,导致绝大部分公民的合法权利遭到侵害,这无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恶化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党的执政路线、方针政策背道而驰。由于乡镇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执行机构,是各项强农惠农富民政策的推行者,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直接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乡镇的腐败现象尤为值得关注。我乡历来将反腐败问题摆在基层纪检建设的突出位臵,对腐败现象进行雷厉风行的惩处和打击,遏制了内部腐败现象的继续泛滥。然而必须看到,目前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领导干部包括占据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党性原则不坚定,价值观扭曲,各种腐败行1为逐渐渗透到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范围越来越广,反腐形势不容乐观。从近几年的揭露的大、小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乡镇、村都有腐败现象的参与,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乡镇腐败的形式主要有:第一、私设门槛。一些地方为了本地区,本部门利益,私自设立壁垒,对一些群众、企业业主抬高门槛,出现进门难、办事难。第二、涉及广泛。从村社一级到乡镇机关各部门,为了个第1页共4页人利益不惜违反党性原则,以权谋私,影响人民群众利益,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公信度。第三、行为失范。一些基层干部一方面对党和国家赋予权力的严重失位,给国家、集体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谋取暴利,另一方面,对基层群众态度冷硬,动辄吃拿卡要,出现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上述腐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各种复杂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在乡镇、村社中滋生腐败的根源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基层纪检相关制度老化,不能有效遏制新形式的腐败现象,导致管理缺位。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有些领导干部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对反腐制度法规消极敷衍甚至暗中抵制,使本该有效的制度成为空中楼阁,遭遇执行尴尬。综上所述,构建惩防制度体系,规范的制度执行程序,科学的制度监督体系,高度的思想统一是消除腐败现象的关键,符合新形势需要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2首先,制度设定机制科学化是制度体系建设的前提。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某项制度的设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特定领域的影响是根本的、巨大的。因此科学的制度设定机制尤为重要。每项制度的制定都必须经过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利益相关各方的意见建议,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从而达成多元和谐。我乡反腐制度的设立,也必须依照这一原则。针对现存腐败现象,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摸清腐败背后存在的利益链条及制度漏洞,同时积极走访行政相对人,向他们征询基层乡镇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将所得第一手材料分类汇总,为有效反腐制度的建立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邀请相关专家对制度的针对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指导后,进行试点、推广。其次,制度执行程序的规范化是制度体系建设的关键。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原有制度不够规范和具体,程序不够严格,没有形成硬性指标,导致领导和基层干部权力过于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使他们敢于徇私枉法,权力寻租。第2页共4页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执行程序,各个环节都配备相应合法手续,完善责任追查机制,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坚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