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技能培训方案大力开展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性转移就业,是我市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深入实施劳务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也是解决我市企业缺工问题的有力举措。自年9月起,我市按照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座谈会的部署,启动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为适应这一历史发展任务,全面、系统、有序地推进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草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要求,将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扶持政策体系和资金保障机制,使我市广大农村青年实现由无技能到有技能、农村到非农、农民到市民、贫困到富裕小康“四大转变”,为我市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脱贫奔康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推动我市城乡统筹就业,使全市22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在转移就业前对1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其中8万农村青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到20XX年,使我市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由目前的64%提高到72%。二、具体工作要求通过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参加短、中、长期技能培训,重点组织1—3个月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提高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确保实现顺利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0%,推荐就业率不低于95%,其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培训考证通过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单项职业技能证书)不低于80%,推荐就业率不低于95%。第1页共6页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年回流率不高于20%。(一)摸清底数,建立生源信息库。年底前,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组织镇(街)、社区专兼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按照《省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暂行规范》的要求,完成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入户调查工作,搜集汇总调查表并录入“省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统计软件”,建立详细的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数据库,其中对农村青年要另行建立数据库,全面摸清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二)整合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年底前,建立以市技工学校为平台,市及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就业训练中心为分支机构的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基地。整合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资源,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综合服务基地。市技工学校报省劳动保障厅验收同意后,加挂“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综合服务基地”牌匾,市及各县(市、区)就业训练中心和符合条件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作为综合服务基地的分支机构或分教点,形成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综合服务基地和分支机构要整合资源,增添教学实训设备和生活设施,以满足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的需要。(三)加强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建立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和教材体系。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各分教点根据《省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农村青年短、中、长期职业技能教学。市综合服务基地以国家职业(工种)标准为依据,组织开发适合农村青年特点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教材。各分教点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情况,合理设置农村青年技能培训专业,按规定完成培训课时,保证教学质量。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青年必须参加单项职业能力或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取得相应证书后,再进入市场就业。要大力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各地根据本地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情况,建立企业岗位空缺报告机构,形成技能岗位信息收集的有效机制,并根据岗位要求情况,与用人单位签订培训输送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协议后组织技能培训。第2页共6页(四)认真做好就业推荐和跟踪服务工作。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负责统筹组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的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工作。要落实责任、制定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工作规程,明确各工作环节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