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展望随着噪声污染的日趋严重,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及设备的开发也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噪声控制设备的产值平均以10-15%的速度增加,我国在93年噪声振动控制设备产值已达到6.2亿元,“八五”期间用于噪声治理的工程费用达到9.2亿元,上述产值尚不包括配套的噪声振动控制设备,预计我国配套的噪声振动控制设备产值20亿左右。高速运输系统和工具等一些新出现的噪声源和计算机、数字处理、新材料等技术发展使噪声控制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既面临挑战,又提供了机遇。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已开始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配套化阶段。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应看到仍有一些技术不够成熟,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仍然很多。1、噪声控制工程和设备的评价技术1)噪声控制工程评价方法总的可以分类为噪声发射(noiseemission)、噪声照射(noiseimmission)和噪声暴露(noiseexposure).噪声发射主要适用于评价各类噪声源,经常采用的评价量有A计权声功率级(LwA)和某一特定声学环境和距离的声压级(LpA)。声功率级LwA适合于评价固定机械设备,LpA适合评价汽车、火车等运输工具。噪声照射主要适用于环境噪声和工业噪声的控制工程效果和声质量,经常采用的量是A计权等效声级(LpAeq)。噪声暴露主要适合于评价人的噪声总暴露剂量和人的听力保护,经常采用的评价量A计权等效声级(LpAeq)。噪声照射和噪声暴露评价应考虑脉冲声和纯音修正(DLI和DLr),考虑脉冲的纯音修正后的评价量为评价声级(LpAr)。ISO已在近几年建立了这样的噪声评价体系,并贯穿在整个ISO有关噪声标准中(1)。2)消声器消声器测量评价方法虽然多年以来就进行很多研究工作,但仅在近几年才形成为标准化和系列化的方法,包括试验室测量方法、现场测量方法和无气流静态测量方法(表1)。试验室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一定气流速度、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倍频带或1/3倍频带的插入损失(DIL)、总压力损失(△P)和气流再生噪声(LW),通常具有较好的试验结果再现性。但其缺点是对于某些消声器,很难模拟现场的高温、高压、高速气流和声源阻抗,因而造成和实际应用效果之间的测量误差。无气流静态方法适合小型消声器和消声器模型消声特性的研究开发,测量评价量是倍频程或1/3倍频程插入损失(DIL)和A计权插入损失。现场测量方法由于声源阻抗、气流状态和实际一致,其测量和实际工程效果有较好一致性。各类消声器,包括放空排气消声器、内燃机消声器等,均可找到合适的现场测试条件。但对消声器的空气动力性能、气流再生噪声测量,现场测量方法却往往不能胜任。在上述系列标准的基础上,还有一些专业性消声器试验标准,例如汽车、内燃机、气动工具等消声器试验方法。考虑到这些消声器的特殊要求,例如动力损失,油耗、容积等因素,这些规范都规定了一些具体的实验技术条件。这些实验方法对消声器设计者有更大的指导意义。我国在这个领域的试验方法很不系统,今后应特别加强这方面工作。吸声处理是室内噪声控制的一种重要措施。但其声学上的降噪声效果评价方法一直没有统一的测量评价方法。从职工的听力保护和职业卫生角度出发,原则上应采用某一工作位置或区域的噪声照射和噪声暴露来评价。作为标准方法,国际标准ISO11696第一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方法。该标准提出,对混响场的房间,采用吸声处理前后的混响时间变化来评价(10lgT1/T2)。对于非扩散声场房间,采用空间声传播(参数DL2和DLf)来评价。DL2为房间声空间衰减率,表征离声源距离增加一倍时,声衰减曲线斜率。DLf为声级超逾量,表示房间空间的声衰减曲线和自由场衰减曲线的平均差值。图1是一个典型非扩散声场(大房间)要空间声传播曲线和相应的DLf和DL2值。4)隔声设备隔声设备包括隔声门、隔声窗等各类隔声构件以及隔声间、隔声罩、隔声屏等专用隔声设备。关于隔声构件的测量评价,ISO140.1-10系列标准已形成系列和标准化的方法。关于隔声间、隔声罩和隔声屏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方法仅是在近几年才日趋完善的。对于隔声间和隔声罩这类封闭隔声结构,主要的评价量是插入损失(DIL)。试验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