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车间的厂房和设备一、对厂房的基本要求锻造车间的厂房结构必须是极为坚固的,应该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和采光条件,地面的铺设要符合热加工生产的特点,车间的跨度、高度和面积更适应设备布置、安装和组织生产的要求。具体如下:1.厂房总是设计成单层的,主跨的宽度一般比较小(18~24m)。主跨厂房为主要生产面积,用以布置、容纳车间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机组);副跨厂房较主跨厂房要低,跨度也更小一些,通常用来作业备料和存放工具、模具用,也供锻件清理,堆放锻件成品等辅助或后续工具用。2.厂房的高度应按最大锻锤的最大上升高度来设计,即锻锤高度和锤杆长度再加上安全距离0.3~0.5m,所得总和即为车间高度。如果车间内不安设桥式起重机,则车间高度为地面到房顶构架的距离;如果车间内有桥式起重机,则车间高度为地面到吊勾最大容许上升高度的距离。一般生产厂房的高度不得低于6m(自地面至厂房上方构架的最低点),而实际上高度常达10~14m;普通修理性或辅助性的小型锻造车间的高度也不得小于5m。厂房纵向的外墙上需开设上下两排窗子,下排为夏季用的窗子,在夏天打开,上排是冬季用的窗子,在冷天打开。新建的锻工车间的厂房多设计成“冂”型或“山”型,因为它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当然,这与整个厂区的布局和车间生产流水线的布置也是有关的。不过,对于中、小型的锻造厂(车间)来说,其厂房设计采用直通的型式(带副跨或不带副跨的)更为普遍。锻造车间的地面应由不可燃烧的材料铺成,地面要求平整,但不光滑,而且要求具备相当的弹性。可用矿渣硬砖,也可用花纹金属板来铺地面。不应采用泥土地面,因为这种地面不平,容易形成凹坑。此外,这种地面如果浇上水时,就会泞滑。在修理性的小型锻造车间中,可采用金属碎屑和炉渣拌合石灰浆,搅拌成糊状物体,然后在地面上铺设100~150mm的厚度,并用碾子碾压使之自行干燥。在维修性小型锻工车间里,因为不向地面抛掷重物,这种地面是完全合乎要求的。锻造车间内不采用水泥地面或纯混凝土地面。因为当重物坠落其上时容易碎裂,此外,它缺乏弹性,工人站在这种地面上易感劳累,如果经常站在这种地面上工作,就可能患平足症。以上所讲的是铺在地面上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下面则用厚度为100~200mm的混凝土块垫筑。锻工车间的地面上,均不得安设任何管道,所有的管道都要低于地面,除煤气管道外,其它管道最好是集中安设在沟中。地沟必须用板子盖严,但不得将地沟盖死。盖板必须符合地沟的尺寸,可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等制成。盖板必须与车间地面取平,不得突出或低凹。煤气管道也有安装在地沟中的,但是,最好将它们沿着墙壁或支柱来架设,架设高度2~2.5m。煤气管道如安设在地沟中,一旦管道破裂漏气时,地沟中就存在有煤气,会聚集在地沟的低处,在进行检修工作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最好不与其他管道安设在一起。二、设备布置的工作地点的组织(一)设备布置的方式锻造车间主要生产设备的布置是根据锻件生产的工艺程序来设计的。应该使整个生产作业按照工序的先后次序进行。从劳动保护的角度来看,这样,有助于减轻体力劳动的强度,减少了因为往返搬运工件及其他重物而引起的工伤事故。一般来说,设备排列有两种方式:1.按生产流水线排列设备现代化模锻车间把模锻生产的主要设备与一系列诸如装出料装置、运输传送装置、后续工序设备等串联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产线路(图1)@Y12701.gif图1某拖拉机厂10t模锻锤生产线布置图1―模锻锤(3t)2―平锻机(1000t)3―室式加热炉(1.4m<sup>2</sup>)4―切边机(800t)5―模锻机(10t)6―半连续式加热炉(7.55m<sup>2</sup>)2.设备简单排列中小模锻车间,只有三种设备,按照加热——模锻——切边三种设备简单排列(图2)。@Y12801.gif图2简单模锻锤机组示意图1―半连续式加热炉2―模锻锤3―切边机4―链式输送机构5―单轨或带式输送机构不过,对于自由锻来说,因为它总是单件或小批生产,而且又不需要切边,它的机组的构成主要就只两种设备,即加热炉和锻锤(或液压机)。根据锻造设备吨位大小的不同,加热炉可以是一台或两台,大型水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