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社会体育政策探讨摘要。在转型期,我国的体育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体育利益主体也开始逐渐分化,形成了不同的体育利益群体,但是社会体育政策的制定仍旧存在主体之一、执行力不强、缺乏有效监督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就转型期社会体育政策的有效执行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全民身心健康水平。关键词:社会转型期;体育主体;体育政策政策执行在整个政策运行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只有将政策进行充分执行,才能有效实现政策制定的意义,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唯一手段。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政策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左右,而其余90%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执行[1]。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社会体育事业呈现出多主体、多方向、多层次、多地域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很难保证体育政策制定的绝对公平,如体育资源的城乡分配不均,公共体育资源建设的滞后,社会体育资源的浪费等,而这又与社会体育政策的“执行阻滞”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社会体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必须积极协调各体育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关系,提高社会体育政策的执行力,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体育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均衡发展。1转型期我国社会体育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社会体育政策的不执行、选择性执行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政策,但是一些地方政策由于自身财力有限,或者处于其他目的,往往会对社会体育政策进行选择性的执行,或者干脆不执行,导致我国当前社会体育政策制定与社会体育政策执行之间存在着明显偏差。其中,造成社会体育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央与地方利益分割问题,体育市场主体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政府方面的问题。1.2基层群众对社会体育政策执行的参与性不强社会体育政策的执行,原本就是要面向社会大众的,但是在社会体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社会公众常常被排除在第1页共4页外,导致我国的一些社会体育政策不能充分表达基层群众的体育健身、体育利益和体育权利方面的诉求,影响了社会公众参与社会体育政策执行的参与深度和参与广度[2]。这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欠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或老年人对社会体育政策不了解,不具备相应的体育意识,更不懂得如何争取和维护自身的体育权益。1.3社会体育政策的执行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体育的起步较晚,对社会体育建设的投入不稳定、不均衡,所以全国各地往往都是自己制定政策,自己执行政策,自行监督政策的执行,这就使得很多地方的体育政策执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观性,从上到下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执行监控机构,甚至没有成立专门的执行监督部门,或者政策执行的监督主体过于单一,直接导致有些地方的社会体育政策成为“一纸空文”。2转型期我国社会体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对策2.1扩大社会体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体社会体育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以社会体育政策的科学制定为前提[3]。因此,为了避免各体育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强社会体育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合法性,必须扩大社会体育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要彻底转变过去政府单方制定、单方执行的落后局面,逐渐走向“社会共治”的多元管理模式。因此,各地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社会体育政策时,尽量将政府部门、体育组织、私人团体、社会公众都纳入到社会体育政策的制定体系当中,尤其是鼓励第三方组织、社会公众以及体育企业参与社会体育政策的制定,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社会体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各体育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体育政策的后期执行扫清了很多障碍。2.2完善社会体育政策的执行结构在社会转型期,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体育政策的执行会受到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完善社会体育政策的执行结构[4]。对此,各地政府要加快体育管理部门的改革进程,通过利益整合寻求效率和公正的平衡,尽量实现社会体育资源的科学分配、合理分配,第2页共4页进而有效保证各体育主体的权益。尤其是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第三部门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