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为本理念下社区营造实践思考【摘要】在资产为本的理念下,广东顺德桃村通过口述桃村、导赏桃村、参与桃村、艺创桃村、蜕变桃村等系列活动开展社区营造,盘点、激活和动员社区资产,构建社区资产关系及整合社区资产,激发居民的社区参与热情,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社区活力。【关键词】社区营造;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1引言随着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社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社区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邻里守候、社区浓厚的人情味等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形成一大批成果,但多数社区建设仍然停留在物质主导的路径层面,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政府轻居民、重物轻人、重自上而下轻自下而上等问题[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先后在社区内开战了一系列服务活动以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并且经历了从“需求为本(needs-based)”模式到“资产为本(asset-based)”模式的转变。后者在工作视角、价值理念和操作模式上对改进中国社区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2]。为此,通过对广东顺德桃村社区营造实践进行分析,探讨“资产为本(asset-based)”社区营造模式。2资产为本的社区营造2.1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1993年,美国学者johnl.mcknight和johnp.kretzmann提出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asset-basedcommunitydevelopment,abcd)[3],该模式批判了传统的“需求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认为该模式存在着社区依赖性、合作不可持续性以及居住能力下降等问题。“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不再指导社区需求作为社区发展的重心,而是转向社区内部的资产与优势,追求以社区资产为基础、以社区关系为驱动力、内在的社区可持续发展[4]。mcknight与kretzmann认为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可以参照以下五个步第1页共5页骤:①绘制资产地图;②建立关系;③经济发展与信息共享;④长远规划;⑤支持[2]。“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已经在多个地区实施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对我国城乡社区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2社区营造。社区营造(communityrevitalization)是指针对不同社区的历史传统、区位环境、发展阶段和现实特征,通过营造居民的共同关切和公共性议题,发起持续性的集体行动,以居民的积极参与和群体性互动,促使社区内社会资本的提升,建立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以最终实现社区自决和自治的目的[5]。该模式源于英美,广泛运用于日韩,后被引入我国台湾地区,现今在中国内地开始实践,已有的实践表明社区营造在充分运用社区的资源禀赋,凝聚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营造社区公共生活空间,活化社区传统文化,复兴社区传统产业,实现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错的效果。3桃村的资产为本社区营造实践3.1社区营造的背景。桃村位于XX县区北滘镇东部,总面积2km2,下辖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8164人,其中户籍人口2164人,外来人口6000多人。桃村拥有850多亩的工业区,辖区内企业150多间,主要以经营彩印、纸类包装、五金电器、装饰材料等行业为主;农业以禽畜养殖和花木种植为主。桃村交通方便,东近太澳高速公路,南近三乐东线公路,西有烈士路,广珠轻铁在桃村设置有中途客运站,是一个适合生活、发展商业、工业的地方[6]。桃村拥有悠久的历史,环境优美,人丁兴旺,民风淳朴。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河涌污染、传统文化凋敝、村民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缺乏等问题困扰着桃村的发展。20XX年XX县区社工委和区民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发起“众创共享计划”,投入1317.5万元鼓励各镇(街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创新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方式,该计划共扶持社会建设项目63个,范围涉及社区营造、社区养老、企业社会工作和残疾人就业与支持服务等,Y社工机构的“桃源X8226;故里”桃村美丽乡村社区营造为获得第2页共5页支持的项目之一。3.2社区营造的具体实践。1)挖掘和盘点社区资产—口述桃村资产为本社区发展的第一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