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非企业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一、研究背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所在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进行评价。其中真实性、合法性评价,由于有财务数据和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托,评价依据和方法较明确、单纯和成型,评价指标主要采用会计评价指标,较为成熟。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其效益性评价由于投入产出皆为经济性指标,以企业财务制度财务分析为主的经费使用效益的数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已很完善。高等学校学院、机关部处等非企业处级领导干部,是指高等学校内部的学院、机关职能部处等非独立法人和非企业化管理单位的处级领导干部,其经济责任审计由于被审计单位为内部机构不直接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主要执行学校规定、收入分配和房屋、设备资源等主要由学校统一管理等,使其具有不同于法人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性评价即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由于其产出主要是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非货币化度量的社会效益,目前在审计实践中,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产出的真实性核实较难,目前的作法是以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为基础,结合财务数据进行评价;二是核实工作量较大;三是现阶段以财会知识为主的审计人员进行这方面的核实和评价,自身知识结构也不够;四是投入产出的横向比较确定参照物很困难,现基本上是纵向比较;五是对高校投入产出比较本身在社会上还存在很大争议,尚未有一个定型的办法。如对高校按投入产出效益进行排名,也引起一些争议。总体来看,效益性评价尚未有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办法。第1页共4页要提高审计监督的实效,应坚持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三位一体,以效益性为根本,改变目前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为主的格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效益性评价体系,也是今后审计的发展方向。本课题通过综合归纳研究,初步建立了在当前审计条件下可操作的高等学校学院、机关部处等非企业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法和依据、评价内容和指标,重点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以期解决目前审计过程中遇到的经费使用效益难以科学评价的问题并为高校有效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二、审计评价方法和依据审计评价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和动态分析法。比较法是二组数据进行比较;动态分析法是按时间序列对若干组数据进行相互比较。(一)真实性评价以审计后确认的事实为依据,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它资料进行比较,作出符合性评价。(二)合法性评价以国家和学校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审计后确认的事实和上述依据进行比较,作出符合性评价。(三)效益性评价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评价,并相互结合,最后作出综合性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有:第一,以本单位前任数为标准,进行期末期初数、本期上期数比较,评价期末和期初状态、本期和上期状态的变化趋势。第二,以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和历史最好水平的变化趋势。第三,以本单位任期目标为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完成任期目标的情况。第四,以国内外同行业平均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本单位和国内外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第五,以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和最好水平为标准进行比第2页共4页较,评价本单位和国内外先进水平和最好水平的变化趋势。真实性评价和合法性评价主要采用比较法,效益性评价采用比较法和动态分析法。目前效益性评价中,收集国内外同行业标准和以财务会计知识结构为主体的现有审计人员对非财务事项进行评价较为困难。解决的办法一是加强高校审计信息交流,由国家有关审计部门和协会汇总发布所辖行业相关审计信息,实现非商业秘密的资源共享;二是加强现有审计人员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三是聘请对高校管理熟悉的专家组进行专项评价等。三、审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一)财务状况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评价。学院、部处经费一般可按以下分类进行归集和评价:日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