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信息速递第8期本期热点:口服降糖药的研发与产业化现况主办:中山火炬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中山火炬高技术创业中心与广东省科技情报所共建)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最新动态目前,我国全国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人,另有近2000万人为糖耐量低减患者,患者总数已跻身全球第二位,且全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倍数增长,形势十分严峻。而据报道,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4大死因,每10秒钟就有1人因糖尿病的相关情况而死亡。我国的糖尿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达到泛滥的程度,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出现不可逆转的并发症。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000万人。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Ⅰ型糖尿病,另一种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Ⅱ型糖尿病。目前的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的90%,Ⅰ型糖尿病约占5%—10%。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几乎没有胰岛素分泌,因此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服用口服降糖药来对治疗自身的糖尿病。国外开发中的口服降糖药国外有关机构预测到2012年,世界Ⅱ型糖尿病药物的市场将达到205亿美元,这也就是说,从2002年到2012年,这一市场每年都要保持8%的强劲增长势头。根据Pharmacor最新的关于Ⅱ型糖尿病的报告,推动这一药物市场扩增的动力来自于层出不穷的糖尿病药物,这些药物有的具有新的作用机制,例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有的能够改进现有的疗法,如吸入式胰岛素和具有双向作用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胰高血糖素可以动用糖原储备,刺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激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因此是促血糖升高因子之一。肠道细胞可以分泌肠高血糖素(enteroglucagon),它是一个胰高血糖素样肽(GLP)家族,其中包括GLP-1。GLP-1主要有3个活性: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抑制胃酸分泌。该类药物目前开发进展最迅速的是Amylin制药公司合成的GLP-1激动剂。分析家认为,在2006年到2012年之间,双向作用的PPAR激动剂和GLP-1类似物将占据Ⅱ型糖尿病药物市场的主要部分。许多内科医生都认为PPAR和吸入式胰岛素将会是很有前途的药物,但是他们都比较担心这些药物的安全性,所以他们都在等待更多临床试验的数据。专家们也认识到了GLP-1类似物的潜力,认为该药将是现存的胰岛素促分泌剂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型口服降糖药DPP-4抑制剂悄然兴起2006年10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新一类降糖药上市,这类药叫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与过去的传统降糖药相比自有它独到的优势,它能通过双重机制来获得降低血糖的作用,在抑制了肝糖原产生葡萄糖总量的同时它还能促进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其作为单药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降低。与二甲双胍或TZDs联合应用时,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能针对Ⅱ型糖尿病的三种主要缺陷: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的释放减少),以及α细胞功能障碍(未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发挥作用。但该药不宜用于I型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性酮酸中毒的治疗。新型餐后血糖调节剂——格列奈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口服降糖药按其作用机制大致分为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的A2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双胍类药物;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格列奈类药物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仅在日本批准上市的米格列奈。格列奈类药物通过抑制胰腺B细胞膜上敏感的钾离子通道(612/1),抑制+的外流,导致细胞膜去极化,从而开放电压依赖的2+通道,使胞外2+大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