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刘铁民1.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多年来,重大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与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巨大冲击。在进入新世纪之际,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大量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职业病发生情况也十分严重,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1991-1999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如下:1991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794421992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857621993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945771994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990361995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035091996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012351997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010421998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039921999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973401991-1999年全国矿山与非矿山事故死亡人数:矿山死亡人数1991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85001992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80001993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70001994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100001995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110001996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80001997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75001998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70001999年全国矿山死亡人数6000非矿山死亡人数1991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130001992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140001993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170001994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200001995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190001996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160001997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150001998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140001999年全国非矿山死亡人数120001998年全国各类职业病人数:1998年全国尘肺占49.1%为8285人1998年全国农药中毒占36.9%为6232人1998年全国慢性职业中毒占6.3%为1068人1998年全国急性职业中毒占3.0%为510人1998年全国职业性眼、耳鼻喉病占2.6%为437人1998年全国职业性皮肤病占0.4%为62人1998年全国其它职业病占1.6%为275人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使所有劳动者获得安全与健康是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形势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提出了紧迫严肃的要求,改善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推行OHSMS已成为重中之重、急而又急的任务。2.OHSMS产生背景及发展趋势OHSMS是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产生的两个主要背景原因之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企业不得不对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标准化、法律化。一些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和方法进一步形成了标准,并逐渐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产生OHSMS的另一个国际背景原因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推动下出现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也正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也逐渐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优先条件,在未来的WTO多边贸易规则谈判中,国际核心劳工标准有可能成为重要的社会条款之一。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活动。1996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国家标准;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1997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过指南》草案;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9月组织召开了国际研讨会,讨论是否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结果未就此达成一致意见。随后,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