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MS标准和实践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已在中国开展培训和认证活动,笔者曾参加了上海市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OHSMS内审员培训,学习了OHSMS标准的内容构成和运行模式、标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适用范围、作用和特点、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的方法、有关法律法规以及OHSMS体系审核和评审、认证程序等,对比我们电力行业开展的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及“创一流”活动,觉得OHSMS的安全管理方法可为我们电力行业逐步采用。1OHSMS标准产生的背景(1)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10万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危害,这种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利益所付出的代价,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和关注,这就促使了OHSMS的产生。(2)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的良策,OHSMS的建立,为国际上解决现代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和指南。(3)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全球化,迫切要求有一个国际化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当前世界标准化的最紧迫的课题就是“环境与安全”,所以OHSMS是紧随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颁布和成功实施后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最重要的标准。目前,OHSMS标准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已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共同组成企业内部的全面管理体系,3个标准关系如图1所示。现已进入上海的跨国公司,如“三M”公司、三菱电梯公司等都已通过上述“全面管理体系”的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而国内的一些大企业想在我国加入WTO后进入世界大市场,则通过全面管理体系认证就是必备条件。2OHSMS标准的内容构成和运行模式2.1内容构成OHSMS标准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范围、术语和定义、五大功能块和要素。2.1.1范围提出了OHSMS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能够控制其职业安全卫生危险,并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2.1.2术语和定义共提出了17个术语及其定义,以统一对标准术语的理解。2.1.3五大功能块和要素OHSMS体系共有五大功能块,即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每个功能块由若干要素组成,5个功能块共有17个要素。体系的5个功能块和要素按P(计划)、D(实施)、C(检查)、A(评审)的循环过程螺旋上升,使OHSMS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并适应“组织”内外的相应变化而不断进步。2.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2.3实现OHSMS标准的目的和管理核心2.3.1目的OHSMS标准是一个科学和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目的是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并控制其带来的风险,电力行业的“廿五种重大危险源”是电力企业必须控制的重大危险源,是必须避免的重大电力行业事故。2.3.2管理核心OHSMS标准的17个要素,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危险源是OHSMS的管理核心,各要素中“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对企业的“计划”、“目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OHSMS的一条主线。2.4OHSMS标准的特点2.4.1系统性OHSMS标准以系统工程原理为基础,要求组织机构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最高管理层到基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和监控系统。2.4.2先进性要求“组织”按标准要素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程序化的体系文件,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础上并不断改进,因此是一种先进、有效、科学的管理手段。2.4.3预防性可促使“组织”主动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发现和评估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制定目标、实现对事故和对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从而真正有效地走上预防为主的轨道。2.4.4全过程控制OHSMS标准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全过程控制,包括对管理和生产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危险因素得以消除或减少,同时要求全体人员都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2.4.5持续改进(1)要求最高管理者制订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应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2)“标准”的管理评审功能规定最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