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开放来自实力支撑:实力支撑让外国外交官走近中国共产党“我从在华留学算起,在中国前前后后工作了33年,今天第一次走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部门。”瑞典驻华大使林川感慨地说。20XX年6月14日下午,他和来自50个国家的53名驻华高级外交官一起,走进了对于他们来说“神秘”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在中组部这次近3个小时的“开放日”活动中,驻华高级外交官们实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干部和人才工作。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还用真实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解干部选拔、干部培训等党的组织工作,与使节交流,让驻华使节“听懂”、“听好”。外交官们也都十分认真地倾听和观察,有的甚至还会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世界各国的政党,特别是一些大党、老党,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建党纪念日,将其视为对内凝聚党心民心、对外树立自身形象的重要时机。如欧洲一些老牌左翼政党每年在建党日期间都会以举办党报节等方式吸引民众参与、募集活动基金、宣介政党理念、扩大自身影响。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庆典上还有点燃火炬仪式,并广邀多国政党代表参加。20XX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一系列“走进党的部门”活动,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中央各重要部门相继举办,首次面向外国驻华使节和媒体打开大门,通过举办图片展、工作流程展、交流座谈、回答提问等方式,生动传播党的纪检、对外交往和组织工作情况,努力破除国际社会对我们党的神秘感和不透明感,先后共有100多位驻华使节、高级外交官和30多家境外知名媒体参加了“走进党的部门”系列活动。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召开后,中联部还第一时间举办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吹风会”,专门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负责同志解读讲话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110多个国家的160多名驻华高级外交官踊跃参加,在现场边听边记,并争相提问。进入新世纪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日益展现出积极回应国际第1页共4页社会关切的新姿态。聚光灯下的表现积极的新姿态其实早已展开。2004年9月,来自亚洲30多个国家的8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首次主办的国际性政党会议——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并共同发表了反映各党共识的《2004北京宣言》。这被视作是中国共产党参与多边政党交往的一个创举。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后,中国共产党迅速被推至台前,国际社会对它的关注度大大提升。这与苏东剧变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关注度提升的原因大不相同,彼时关注中国“红旗还能打多久”。世纪之交,全世界虽然都在关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对于中国共产党本身并未有太多关注,某些西方舆论甚至一度故意割裂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关系。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社会的眼光开始穿过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现象,聚焦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程度开始发生质变。20XX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都想知道,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这样一个大国走到了繁荣的今天。一个“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执政党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共产党的群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包括国际政党、中间力量等,现在甚至是一些小国的普通民众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目前,中国共产党与16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每年有超过200个各类政党代表团应邀访华。但与前述情况恰恰相反的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准备并不太充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的认识,与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落差。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主流政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仍然存在偏见,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共产党面对突然聚焦时准备不足。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更加成熟第2页共4页自信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开明开放的鲜活形象替代了封闭保守的刻板印象。西方主流政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评判基调开始有所变化,渐趋相对客观、理性和务实。20XX年,同样也是在建党90周年之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成员亲自参与党的对外交往活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