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应对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全球发生较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360多起,比20xx年上升20%多。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全球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对此,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界线已被打破,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的安全因素仍然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重障碍,非传统安全因素地位上升、作用凸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消防年鉴》统计显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出动20xx年183402次,其中灾害事故37624次、公务执勤12560次、社会救助100038次、其他10314次,出动车辆251659,人员1553572;20xx年20xx17次,其中灾害事故51568次、公务执勤13747次、社会救助108559次、其他23060次,出动车辆283135,人员1649350。同比分别上升了17715,13944、1187、8521、12746,31476,95778。抢险救援出动次数的大幅增加,除了说明公安消防部队职能拓展、任务加重外,也说明非传统消防安全因素不断出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成威胁,对部队现有职能的发挥提出挑战。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在我国军事等部门已提上议事日程。日前,全军举行了首届非传统安全理论研讨会,围绕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背景、特点及应对办法等,展开广泛交流。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近期在我国消防界的相关文件、讲话中也频繁提到,说明从事消防安全和关注消防安全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切认识和重视程度。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社会演进和消防安全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将加快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城填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加大,消防安全的复杂性、敏感性、关联性进一步增强,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和因素增多,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一种新型安全挑战。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是防火监督和灭火抢险救援涉及的法治、教育、培训、科技、经费、火灾隐患、监督管理机制、公共设施和装备、固定消防设施、战斗力生成、民众安全意识等传统消防安全问题衍生或之外的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消防安全问题。以政府职能的转变,促使消防工作的方式、机制和内容随之变化,城镇消防规划、消防力量、城市和农村消防装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法制等消防基础建设滞后,与经济社会不相协调的矛盾突出,公共安全保障需求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无主管部门企业大量涌现,抢险救援职能不断拓展和消防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加剧,以及相应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不断攀升以及复杂性、高危性而带来的应对措施的技术性、知识性,恐怖袭击以及特殊灾害事故救援任务不断新出,高层、地下、石化等火灾扑救的机械化、程序化,新工艺、新材料对防火的新要求,火灾隐患的高端性、复杂性和智能化装备对官兵素质的更高要求等为表现形式,具有动态性、广泛性、突发性、多样性等特性,并与传统消防安全问题交织互动。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成长期,又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灾害事故的多发期。我们面临的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应对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我们既要认识到这种新的消防安全问题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也要看到其许多不变的内在特性:一是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增强城乡抗御火灾能力,预防和遏制火灾发生的基本目标没有变;二是保卫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职责没有变;三是依法治火、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新的格局没有变;四是加强”三基”建设,提高消防监督和灭火抢险救援能力的工作要求没有变。有效应对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威胁,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崭新的理论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重视科技研究。火灾科学的基础研究可以弄清各类火灾发生机理、发展规律及防治特点,为进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消防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