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调研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基本课程体系结构,各类课程所占比重;技能环节培养方式以及实习方式;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机制;与企业的合作情况等。对比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等院校课程及实训(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如何改革。关键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京津为中心的奥运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以及国家醅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掌握衔进技术和工艺的技能型人才。,此外,农村富裕劳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小城镇建设开发进程的加快,同样需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以造就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办。因此对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灵活性。所谓“多样性”,一是指由职业针对性所决定的专业种类多于普通高等学校。二是指专业口径和内涵有较大的伸缩与回旋余地。既可以根据职业技术岗位(群)的社会覆盖面设置宽专业(如会计、秘书等)和窄专业(如涉外会计、商务秘书等);也可以根据某类技术的应用范围,以技术定专业(如计算机应用);还可以针对某些社会覆盖面不宽的职业岗位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通过寻找相近职业的结合点,组合而成为新专业(如食品工艺与质量监控)。三是指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和需求周期的不同,有长线专业和短线专业的区别。所谓“灵活性”,是指专业的设置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接轨,及时调整。专业是职业大学与社会的对接点,要想使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就必须把改造旧专业、增设新专业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第三产业的日益兴旺,职业和职业岗位(群)变化快的情况,职业大学必须在专业设置上开放搞活,才能保持职业性的优势。此外,在专业名称上,也应当充分体现职业大学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奇珀瓦谷技术学院设有“农业科学技术”专业,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农学”专业有明显区别,前者职业性和实用性鲜明,后者则学科色彩浓重。如果我们的“农学”专业能改成“农业技术”或“农业技术推广”专业,面向第一产业的第一线,培养能在推广和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成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则一定有助于原“农学”专业摆脱学科中心模式的束缚,迈出教改新步伐。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即服务于地方经济,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校介合作是职业学校的立身之本。巾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应该渗透在教育教学r作的各个层而,包括专业殴置、课程结构、德育1二作、校园文化、帅资队伍、订单培养等。目前国内外校企合作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培训机构;二是以学校为主的实训基地;三是由学校和企业协作组建的职业教育中心(集团)。各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共同点是要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其根奉保证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构,以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模式有:实习就、Ik基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实训基地模式、职教集团模式、专业建设模式和与区域产业群全方位合作模式。存在的丰要问题是校企合作的范围偏小、领域狭窄、层次较浅,“校热企冷”等。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鉴于上述存在的不足,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行动研究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以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绍兴市职教中心的实践探索为基础,提m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伞程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理论界定,提出了实践的基本框架——“1+2+5”的体系结构,Ⅱ口一个关键点,即校企共同育人;两个保障,即学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二元化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