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水产、水禽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办法会议发言同志们:《XX县区水产、水禽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办法》3月9日经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3月27日市政府以正式文件颁布,5月1日起正式实施。围绕宣传贯彻《管理办法》,市政府已经组织了一系列活动,4月24日召开了宣传动员会议,全文放大印发了1万张《管理办法》在各乡镇进行张贴,并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这次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行动,突出源头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努力提高水产、水禽标准化生产水平,巩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市)建设成果,加快推进现代高效水产和水禽业建设。刚才,市农林局、工商局、公安局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贯彻好《管理办法》提出了意见,他们提出的意见、做法和表示的态度、决心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并加以贯彻。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就贯彻实施好《管理办法》讲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管理办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水产、水禽是我市农业的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强的发展后劲。去年,全市高邮鸭饲养量达到550万只,加工蛋品近5亿枚、鸭肉产品200多万只,初步建立郭集镇规模养鸭、司徒镇鸭鱼混养、横泾镇和马棚镇稻鸭共作等基地,提高高邮鸭产蛋率、双黄蛋产出率和青壳蛋率的科技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高邮鸭青壳蛋率从17%提高到了90%,年产蛋量从180枚增加到了250枚左右,双黄蛋产出率从1.2%提高到了3%。去年,全市扬州鹅饲养量达到652万只,种鹅保存量达到57万多只,建立了13个连片种草200亩以上、饲养种鹅5万只以上或种鹅1万只以上的鹅业园区,全市年饲养种鹅3000只以上的有37户,其中过万只的有3户;年饲养商品鹅5000只以上的有148户,其中过万只的有10户。去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第1页共9页积达到43.5万亩,其中特水面积33.6万亩;水产品总量14.2万吨,其中特水产量4.1万吨,农民人均年渔业纯收入达到1149元。全市现有水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5家,去年加工量达1.5万吨。罗氏沼虾发展迅猛,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3.5万吨,占全国1/4、江苏3/5,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成虾供应地。水产、水禽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催生了相关配套产业。近年来,我市不仅饲料加工业、市场流通业、农产品加工业、渔药兽药生产经营业等行业,而且捕捞、中介、运输、加冰加水、增氧、锅炉生产、活水箱生产等相关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水产、水禽各个产业基本上都形成了较为完善、协调的产业链。据初步统计,去年我市鸭业经济总规模达到16亿元,虾业经济总规模达到14亿元,鹅业经济总规模达到7亿元,全市从事水产、水禽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3万人左右,水产、水禽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产值最高、影响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可以讲,水产、水禽产业的兴衰成败,与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息息相关,关联度极大。根据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三年倍增”计划,今后三年我市将全力规划建设3个超10亿元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而这3个产业都是水产、水禽业,分别为:到20XX年高邮鸭饲养量力争达900万只,鸭业经济规模达到25亿元;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力争达到15万亩,虾业经济规模达到18亿元;扬州鹅饲养量力争达到900万只,鹅业经济规模达到10亿元。其中今年力争先期建成高邮鸭、罗氏沼虾2个超10亿元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我们在看到水产、水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水产、水禽标准化生产,特别是配套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工作还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存在着许多问题、隐患和难点,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水产、水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投入不充分,成为当前水产、水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最大的薄弱环节;第2页共9页二是水产、水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不稳定,可控性、主动权不大,产品批次之间质量水平差异波动性较大,去年一个加工企业的一只咸鸭蛋“涉红”引发的社会影响,如果我们处置不当,就很有可能对高邮鸭业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