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法律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动素养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二、同学分析四年级是学校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例如,四年级的同学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进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爱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进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育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同学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又如,四年级的同学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推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同学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进展。另外,四年级的同学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加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三、教材分析第1页共4页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生我养我的地方》;第二单元为《我会学习》;第三单元为《各行各业与生活》;第四单元为多彩的节日。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进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四、教学目标(一)本教材引导同学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加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进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沟通和沟通的技巧,分享欢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信任科学。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二)基本理念1、关怀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同学参加社会,学习做人。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实行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五、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同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2、丰富同学的生活经验,使同学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法律规范的价值观。第2页共4页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同学自主学习,让同学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同学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模板仅供参考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