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安全文化建设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安全工作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也是企业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和政治任务。在企业文化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突出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企业安全的最持久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唱响企业安全文化主旋律,营造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的强大氛围,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确立安全思想,增强安全意识。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先进文化标志着社会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崇尚科学、向往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已经形成。党和国家以及企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救护、安全减灾、减少事故给予了高度重视,社会公众要求安居乐业、保护劳动者权益、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该说,重视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具备。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把安全文化和社会稳定、家庭幸福、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趋势的指向。企业安全文化虽不能解决安全生产的某一具体问题,但是却可以解决企业持续安全问题,是安全最持久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安全文化是在企业各级党政组织的积极有效的倡导和精心培育下,全体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其基本内涵包括安全管理、安全体制、安全管理制度、职工技术业务素质、领导者的安全价值观和全新安全管理理念,它反映了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预防事故、抵御灾害、创造安全作业环境的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管理水平,体现了职工的安全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代表着企业形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按体制划分包括班组文化、科室文化、公司安全管理文化三级,其重点在科室,关键在班组。按层次划分包括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三部分,表层文化即形声并茂的安全声势和氛围、整洁的企业容貌、严明的企业纪律、安全文明的作业环境和按章作业的生产秩序;中层文化即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制度文化建设及部门分工和规划目标;深层文化即企业的安全管理思维、领导的安全思想、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全员的安全行为准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无论从体制上,还是从层次上,都应从企业与职工的生命、权益、财产安全出发,充分体现企业与职工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安全意识、安全需求。把安全文化建设所涉及包涵的自然环境、物质装备、组织管理、精神意识、人文能动,全方位、全过程、多环节汇集整合,从而明确重点、抓住关键、掌握规律、分析可变因素、实施超前防范,把人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的工作做好。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目标。三、安全文化建设的实现形式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有目的性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企业管理和企业行为中的潜移默化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文化形态,必须有方向、有目标、有形式、有内容,从而有效规范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使干部职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平时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一旦违背了它就有一种自觉不舒服的感觉,在无形中监督和调整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自觉的行动,确保安全工作持续稳步发展,进而促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形势的健康发展。从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来看,须要努力构建“2445”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即突出“两心”、树立“四念”、筑牢“四点”,抓好“五环”,把安全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度,抓出新效果。(一)突出“两心”。即突出以“人本管理”为中心,牢固树立“思想麻痹是最大的隐患,管理放松是事故的根源”的核心安全理念。(二)树立“四念”。即进一步树立“四个没有”的安全管理新理念,即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筑牢“四点”。即筑牢“强化管理、理顺情绪、规范行为、改善环境”这四个“支点”,强化管理是基础,理顺情绪是前提,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