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干部选用思考**年3月14日,中共**县委全委会对35名部门、乡镇党政正职任用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均高票通过。**年3月13日,县**届人大二次会议补选两名人大常委会委员,两名正式候选人全票当选。全县人民普遍关注的两次干部选用十分顺利、圆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是**县干部选用在阳光下规范运行的结果。坚持在阳光下规范选用干部,有利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六荐法”——初始提名视野宽。初始提名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关键环节。**县积极探索干部初始提名方式多样化,逐步形成了干部初始提名“六荐法”。一是组织推荐,各级党组织向县委推荐干部,组织部门从优秀的后备干部中向县委推荐干部。二是群众推荐,通过年度考核考察由干部群众票推或口推干部。三是缺位推荐,就是将空缺职位、岗位、任职条件等按照1:3的比例在全县公告,符合条件的干部公开报名竞岗。四是会议推荐。通过召开一个单位、系统干部群众大会推荐优秀干部。五是个人推荐,领导干部个人署名向组织推荐优秀干部或个人根据自身能力条件自荐。六是公推直选。由一个乡镇全体党员公开投票选举党委书记、副书记。初始提名“六荐法”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真正落实了群众“四权”,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拥护。近年来,共召开群众推荐大会96场次,3100余名群众参与了推荐,推荐出优秀干部136名,经考核考察使用86名,有4名优秀年轻干部通过缺位推荐走上了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岗位,公推直选了一个镇的党委书记、副书记,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推荐干部28名,组织考察使用18名。“五坚持”——德才兼备德为先。一是坚持党性原则。对在乡镇、部门承担党政主要领导职务,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安排重要岗位。二是坚持好中选优。凡是提拔的干部均是后备干部中民主推荐集中,班子意见统一,第1页共4页党性强、人品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干部。乡镇换届以来,从后备干部中择优使用46名。三是坚持群众公认。6名同志因业绩突出,群众反响好,多次民主测评和推荐名列前茅,多年来所在单位的工作实绩一贯优秀,工作能力强的调整到重要岗位。四是坚持“格外关注”基层。26名任职时间较长,工作成绩显著长期在条件艰苦,环境差的基层一线工作的干部被提拔重用。五是坚持优化班子结构。积极鼓励支持县级机关干部到乡镇工作,10名县级机关的年轻干部主动申请到乡镇工作,被安排在社情民意复杂、条件艰苦的乡镇任职锻炼。加大县直部门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交流力度,县乡交流面达40%,乡镇与乡镇之间交流达85%;大力选拔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充实到乡镇、部门领导班子中去。今年年初的干部调整中,有4名优秀非党干部被提拔使用,有8名优秀妇女干部被提拔使用,其中2人担任了乡镇长。“五优先”——基层一线多关爱。一是乡镇承担主要领导职责,任职时间较长,工作实绩突出,回县时优先安排;二是乡镇工作时间长,年龄偏大,要求回县的优先安排;三是家庭确有特殊困难、不宜继续从事乡镇工作的优先回县安排;四是乡镇工作的女同志,确有困难需要照顾解决,回县时优先安排;五是优先选拔使用在计生、扶贫、信访、综治等复杂、急难险重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干部。**山大沟深,地脊民贫,乡镇工作条件及其艰苦,大量事实说明,干部在艰苦环境中能得到磨练,人才在困难条件下能脱颖而出。艰苦条件既能锤炼人的意志毅力,又能检验人的智慧能力。县委大力选拔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特别关注在基层一线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知难而进、干事创业的干部,格外关注在艰苦环境和困难岗位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实人”,有意识的把一些年轻干部放在乡镇工作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了以人为本,激励了基层一线干部勤奋创业,激发了优秀年轻干部自愿到基层一线工作创业的热情。“五结合”——注重实绩听民意。一是与平时掌握了解的情况相结合,二是与全县正科级干部测评结果相结合,三是与部门、乡镇近几年来工作实绩相结合,四是与任职经历相结合,第2页共4页五是与干部个人性格、气质及专业和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