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护意识及自救能力自护意识及自救能力课题:自护意识及自救能力授课班级:07会计5班07商物1班授课时间:2008年3月31日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学生自护自救的真实案例、讨论等的形式引起同学们对培养自护意识和提高自救能力的重视。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引起同学们对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的重视,并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危险和防范措施,当危险靠近时能沉着冷静地应对,逐步培养起一种下意识的自护和自救,从而避免同学们自己受到伤害。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提问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法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人身危险2、以及应该怎样应对从而避免受伤害。教学过程:一、班会主题引言生命属于我们,只能有一次。即使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在面临自己生命的结束时,也会感到恐惧、后悔。我们应当珍惜、保护自己的生命,危险其实很可能就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危险的发生,从而让自己免于受到伤害呢?当危险真的来临了,我们又该怎么去应对呢?二、展示并剖析自护自救案例案例一:两位女中学生小刘和小沈均为温州市实验中学初三学生。9月27日13时左右,正当她们在温州市区百里坊朱彭巷某室午休时,一名持刀歹徒从阳台上爬入卧室抢劫。正在客厅的小沈看到歹徒威胁房东黄某,就悄悄地跑出门直奔巷口小卖部打110电话报警。正在洗手间的小刘闻讯立即将门反锁。歹徒杀害房东后,砸毁了洗手间门窗玻璃。小刘沉着地与歹徒对话,机警地劝导歹徒“不要做傻事”,并把身上仅有的30元钱从门窗上扔出。与歹徒巧妙周旋了20多分钟后,当地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当场擒获了歹徒。两位女中学生临危不惧、智斗行凶歹徒的事迹引起当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称赞她们见义勇为义举的同时,人们更多的是被她们极强的自救自护能力所叹服。两位女学生透露,她们之所以能不乱方寸应付突发事件是与所在学校和家庭提供良好的自救自护教育分不开的。据悉,温州市实验中学一直很重视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每年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还专门设计突发性障碍让学生克服,班级的主题班会也经常有如何加强自我防范的内容。在家里,她们的父母亲经常讲解一些相关的案例,使她们掌握了借鉴、移用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基本方法。案例二: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大火灾使288名中小学生和37名老师干部遇难。然而,有位年仅10岁的小男孩和他的表妹却奇迹般地“火里逃生”。当这对小兄妹安然无恙地被人从厕所里救出来时,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惊恐。当人们问道:“你们为什么躲到厕所里呢?”小男孩从容地回答:“我记得‘电视安全知识竞赛’上说过,火灾发生时厕所里最安全。”这回答,使在场的许多大人目瞪口呆,他们不能不钦佩小小年纪的孩童,具有这样科学的自防、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讨论并小结:我们应增强防范意识,多学习自救知识三、培养自护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创设以下六种情境,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教师归纳总结)(一)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要注意什么?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范方面应当注意:1.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2.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3.外出游玩、购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单独行动。4.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陌生人交谈要提高警惕。5.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丢失或被坏人抢走。6.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7.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8.外出的衣着朴素,不戴名牌手表和贵重饰物,不炫耀自己家庭的富有。9.携带的钱物要妥善保存好,不委托陌生人代为照看自己携带的行李物品。10.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同行或做客。11.外出要按时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设法告知家长。(二)被歹徒盯上怎么办?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某种目的,常会以中小学生作为侵害对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措施:l.发现被歹徒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