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历史决策,是彻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健全农村保障体制的根本举措,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他们非常拥护,也非常期待着早日改变自己的家乡面貌,改善吃、住、行条件以及生产条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建设工程,也是一个推进农村经济、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要做到思想上大胆、开放,工作中冷静、务实,才能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一、科学规划、合理引导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更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新农村建设规划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特质进行规划和建设,要坚守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适度集聚、节约用地的原则;坚守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坚守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实际,着眼长远,在遵守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撤小并大,规划建设中心村,完善基础设施,引导集中居住,在规划中,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农民意见,哪些该撤、哪些该建、哪些该整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分类。即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实施性,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样的规划才是好规划。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建设中心村,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可节约大量耕地,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利于优化环境,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但是,引导集中居住应与农民住房改造相结合,不能一阵风,更不能一刀切,做一些农民不想做,没有能力做的强行推动,只会伤了农民的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把希望变成失望,就完全背弃了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所以,应充分尊重实际情况,分类实施、科学引导、逐步推进。做任何事情没有一个合理的过程,便不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第1页共4页我县村庄建设一直呈自然发展壮态,自然村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无序蔓延,生活环境差,建筑质量差,基础设施差,不少村庄不通水,不通路,公共设施、服务网络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农村二三产业近年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日益提高,目前正是实施村庄集中发展的有利时机。目前,就本地区来讲,大致可分为四类进行规划整治。一是对城中村、城近郊的村庄规划,应纳入城市的改造与发展规划,进行通过土地置换、开发等形式建成城市社区。二是对于经济基础好、人口规模大、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村,要从立足于整治的角度去规划。通过“三清三改”改善居住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同时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引导农民按照规划要求,改造旧房,建设新居。三是对有*厚历史文化的遗存的村庄,给予保护发展,此类村庄数量较少,但却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应预以保留和发展。如我县梁寨镇黄楼村(李蟠状元碑园)、宋楼镇费楼村(张道陵出生地)、大沙河镇(李卫出生地)、赵庄镇刘金寨村(汉皇祖陵)等。四是对人口规模小、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几乎空白的小村,要采取分批实施的方法,在农民承担得了的情况下,逐步迁出,到规划点上去新建住房。我县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中,按照“保护、改造、集中、发展”的原则,自然村数量将由1698个逐步合并到805个,积极引导部分农村人口进入XX县区及各镇区,镇村按照规划实施供水,完善路网,配套服务设施,镇区住宅按小区、组团的方式统一规划,配套建设,严格控制单体住宅建设。农村实行两层联排式构造,宅基地符合国家及省标准,实行有偿使用。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将通过建立引导、促进机制,加大调控力度,使村庄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促进农村的健康发展,有效落实城乡一元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满足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求。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第2页共4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工程,是系统而又复杂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成绩,一年半载可以完成的事情。中央提出来要“扎实稳步”,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讲要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详、急功近利”。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