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青岛版科学三下《空气在哪里》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体会探究空气无处不在的乐趣,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无限魅力。2、过程与方法:让同学大胆地进行猜想,并引导同学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能正确地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导、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科学知识:通过寻找空气,并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无处不在。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粉笔、砖块、风车、试剂瓶、塑料瓶、塑料袋、脸盆、气球、水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奇异,奇异!真奇异!看不见来摸不着,我们大家离不了。2、(录音):"假如没有你,风车怎能轻快地转动,假如没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弹起……"让同学猜猜诗中的你是谁?3、讨论:虽然到处都有你,却为何找不到你的足迹"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随机揭示课题:看不见的空气)4、谈话:虽然到处都有空气,可我们却看不到它。要想认识空气,首先要做什么事?(寻找空气)二、学习新课:1、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2、猜一猜。(板书:空气在哪里)(1)桌上的材料中哪一些存在着空气?(2)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有空气存在?(3)大自然中呢?(同学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老师随机板书,猜一猜:粉笔、瓶中、教室里、砖块……)3、谈话:同学们大胆地猜想了空气可能存在的地方,说明了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猜想只是一种假想,不能让人确信,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实验)4、讨论并汇报: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5、谈话:做实验时除了注意安全、有序、认真、认真观察外,最重要的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下面各小组先讨论一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空气存在哪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6、汇报讨论结果(估量同学可能会有以下方法:分别把砖块、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把瓶口放入水中:直放没有气泡,斜放有气泡。把塑料袋向空中甩一甩就把空气装入袋中,然后可以捏、可以挤、可以拍……风车的转动也能感受到周围空气的存在……同学汇报时,老师有意识地分成看到、摸到、听到、感受到的几个层次让同学汇报。并板书范例如下有助于同学学会记录: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粉笔中有空气)7、实验:每个小组根据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记录。8、同学汇报实验结果(汇报时注意与预测的现象比较是否相符合,以培育同学大胆猜想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特别的实验可以让同学到讲台上,边汇报边演示,以便其他小组也受到启发,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9、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10、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了空气无处不在。(板书:空气无处不在)。1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三、课外延伸:1、"风车有了空气就能轻快地转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瓶口直立放入水中没有气泡冒出"你认为这是为什么?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板书设计:20空气在哪里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占一定的空间教学反思:教学时先让同学大胆猜想空气的存在再动脑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可能产生的现象,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培育同学的创新能力。附送:《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十一学校王红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试验探究激发同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神秘的兴趣;2.通过实验培育同学认真倾听、同意合作、科学沟通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科学知识:;①认识什麽是气体;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②知道空气自然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教学重难点: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性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游戏,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水槽、小烧杯,粉笔,注射器。同学材料:气球、塑料袋、塑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