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与提升学生素质的关系研究摘要: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对学生个人及其身心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即从我国初级中学,职业中专等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如何以教学改革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系统阐述了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的素质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及学生健康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学生素质一、对体育教学课程性质的正确认知对体育教学课程性质的正确认知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2)、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的。(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4)、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但仍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5)、初中的健康教育内容是由体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物或科学等相关课程共同完成,体育课程主要学习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像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1]。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2]。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只不过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4.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三、体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属性和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实践逐渐积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3]。实施素质教育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基础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