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生产总结十二月份,新1号高炉开炉半年以来,在生产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一步一个台阶,扎实工作,努力进取。高炉在本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开炉以来生产指标创出了新高。全月共生产生铁71960.46t,平均日产生铁2321.305t,综合燃料比478kg/t(包括休风)。校正后平均日产t,综合燃料比kg/t。休风共计1097min。慢风min。一进入十二月,受气温偏低,焦炭水分增大的影响,使炉顶温度下降,荒煤气温度偏低,造成热风炉温度烧不上来,热风箱体放除尘灰易堵管道,不能正常准时的除尘放灰,值班室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领导指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炉内扩大矿批,由27t逐步扩到30t,调整装料制度(布料角度和节流阀开度),达到发展以边缘为主的两道煤气流。提高炉顶温度和煤气中co的含量。(2)检查设备煤气管网排水器,通过检查发现总管有两个大排水器,完全堵塞,失去应有的集中排水功能,造成烧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冷凝水,在管网末端进热风炉烧炉前的排水器,每天要排出数以吨计的水量。经过疏通后,恢复两个大排水器排水功能后,热风炉烧炉煤气水分明显下降。(3)认真听取热风工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各条反馈信息及实际情况。对外部,分厂加强协调,要求煤防站保证烧炉煤气压力,尽量及时的稳定外网压力,减少压力波动,为热风烧炉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4)加强热风岗位工的责任心,通过督促,培训,奖励考核,三班对比排名等办法,明确烧炉和除尘的分工,提出工作要求和目标,促进工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来提高热风炉设备的综合效能,为高炉服务。以上措施使得热风炉和箱体恢复到以前的正常的工作状态,稳定了高炉炉况和热量来源,使得高炉经济指标得以稳定。二炉况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原料中的zno含量总体下降,烧结中含量稳定在第1页共3页0.01~0.025%球团中0.065~0.2%,锌负荷在0.2~0.4kg/t。休风观察炉喉zno粘结现象大为减少减轻并有好转迹象。有的方向上已经干净。证明碱金属的循环富集减少了,也减轻了对高炉炉况和寿命的影响。这与原料中碱金属下降和炉内调剂是分不开的。更与厂长紧抓原料的对外协调和炉长及时针对性的调节是分不开的。18日以前。在原燃料改善和铁口状态相对良好的基础上,值班室的精心操作下,炉内气流比较上月开始有明显变化,南北料线下料趋于相同,南部趋于活跃,中心和边缘从炉内成像观察边缘有环,中心有点。中心温度由原来的100℃左右,开始超过200℃,气流出现中心发展走势。南尺下料超过北尺时,中心温度达到并超过350℃。炉身温度各点也相对稳定。第二阶段焦炭。从20日开始改用济宁70%+山东沂州30%,21日改用河南30%+济宁70%,23日改用河南30%+徐州东兴70%,24日改用同泰30%+徐州东兴70%,27日改用同泰40%+徐州沂州60%,29日改用同泰50%+徐州沂州50%。焦炭品种的频繁更换使得热制度剧烈波动,综合负荷从原来的2.91下降到2.75左右,炉温波动大,导致风量,风压不稳定炉内气流分布不均,气流工作轻微失常。焦炭粒度和冷热强度变差,导致频繁出现滑尺,大塌料,致使大量生料直接进入炉缸,致使炉缸热量不足,炉缸渗透性和透气性变差。管道行程多,加剧了风量风压的大幅波动,破坏了炉内气流的正常走势和合理分布,造成炉况波动和走势变差,反而更加重恶化了炉缸工作。风口小套连续烧坏:(1)18日休风调整2X16X风口由直径105改为直径110风口面积扩大了0.001687㎡扩大率1%。复风后第三次铁后发现3X13X14X风口小套漏水,铁后休风更换小套。三个都是下沿烧穿。(2)25日5。10左右发现13X小套漏水,上沿前端烧穿。(3)26号17。10发现14X小套漏水,上沿烧穿。由于焦炭粒度和强度变差,扩大风口面积,连续休风,以第2页共3页及后来更换风口角度的变化(由于中套变形),和高炉炉内渣皮脱落(联系本体各测温点的连续的大幅的变化),等原因的影响,破坏了炉内正常煤气流工作,更使得炉缸工作的活跃度急剧下降。特别现象从25号开始,出铁过程中,主沟支沟和渣沟有大量青白色烟尘,生铁铁样表面有大量杂质,似硫皮,但化验后硫磺正常。同期对比2X高炉出铁,2X炉基本没有白烟,铁样表面也干净。而化验原料中有害杂质含量并不高,与休风观察炉...